《辛巳春日行黄山北面俯瞰大江逼仄殊甚慨然有作》

时间: 2024-12-29 18:50:32

涛涌昼冥冥,危途一线经。

海风吹面黑,山霭入眉青。

古院无僧住,长松有鹤停。

春甲渺何许,残碣卧林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涛涌昼冥冥,危途一线经。
海风吹面黑,山霭入眉青。
古院无僧住,长松有鹤停。
春甲渺何许,残碣卧林坰。

白话文翻译:

波涛汹涌,白天却显得昏暗,
在这险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海风吹来,面庞变得阴沉,
山雾弥漫,眉头似乎也被染上了青色。
古老的院落里没有僧人居住,
高大的松树上停留着一只仙鹤。
春天的气息在哪里呢?
只看到残破的石碑卧在林间的土坎上。

注释:

  • 涛涌:波涛翻滚,形容江水汹涌的样子。
  • 冥冥:昏暗的样子,指光线不足。
  • 危途:危险的道路,形容行走艰难。
  • 海风:来自海洋的风,通常较为湿润且寒冷。
  • 山霭:山中的雾气,常常让人感觉神秘而幽静。
  • 古院:古老的院落,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长松:高大的松树,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 春甲:春天的气息或存在,意指春天的生命力。
  • 残碣:残破的石碑,暗示着历史的遗迹。

典故解析:

  • :在中国文化中,鹤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常常与隐士和高洁的品格相联系。
  • 古院无僧:在诗中表明了宁静和孤寂,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炜如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辛巳年春日,诗人游览黄山北面,俯瞰长江,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渺小。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及其内心的感慨。在“涛涌昼冥冥”一句中,波涛的汹涌和昏暗的白昼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压迫感,并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运用“海风”和“山霭”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古院无僧住,长松有鹤停”则通过古院的宁静和松树上的鹤的意象,反映了历史的沉寂与自然的静谧。诗人在这里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流逝对生命的影响。

最后的“春甲渺何许,残碣卧林坰”一联,表达了对春天气息的渴望与生命的无常。残破的石碑象征着历史的遗留,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涛涌昼冥冥:描绘了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景象,给人一种压迫感。
  • 危途一线经:形容行走在艰难的道路上,感受到人生的险阻。
  • 海风吹面黑:海风的寒冷让面容显得阴沉,暗示内心的沉重。
  • 山霭入眉青:山雾缭绕,给人以神秘感,同时暗示心情的沉重。
  • 古院无僧住:古老的院落中没有僧人,象征着孤寂和历史的空缺。
  • 长松有鹤停:松树上的鹤显得高洁,反衬出环境的宁静。
  • 春甲渺何许: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 残碣卧林坰:残破的石碑象征历史的遗迹,暗示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古院无僧住,长松有鹤停”,形成对比的美感。
  • 比喻与拟人:如“海风吹面黑”,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沉重思考,反映了个人在历史与自然中的渺小和孤独,同时也体现了对过往历史的追慕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波动与不安。
  • 古院: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 :象征高洁与长寿,代表一种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
  • 春甲:代表生机与希望,却又是渺小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涛涌昼冥冥”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晴天
    B. 暴风雨
    C. 昏暗的海面
    D. 夕阳西下

  2. “古院无僧住”中的“古院”象征了什么? A. 繁华
    B. 孤寂与历史
    C. 未来
    D. 青春

  3. 诗的最后一句“残碣卧林坰”意在表达什么? A. 生命的长久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春天的向往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夏炜如的《辛巳春日行黄山北面俯瞰大江逼仄殊甚慨然有作》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夏炜如更倾向于表达对历史和生命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放松,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