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烟淡淡树重重,
略得西南有路通。
钟板不鸣山寺静,
闭门人在月明中。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烟雾轻轻飘散,树木层层叠叠,
西南方向似乎有条小路通向远方。
钟声没有响起,山中的寺院显得格外安静,
闭门的僧人正坐在明亮的月光下。
注释:
- 疏烟:稀薄的烟雾,形容烟雾轻淡。
- 淡淡:轻微、模糊的样子。
- 重重:层层叠叠,形容树木繁多。
- 略得:稍微有些、似乎有些。
- 钟板:寺院的钟,通常用来报时或召唤信徒。
- 不鸣:没有声音,沉默。
- 闭门:关上门,通常指不对外人开放。
- 月明:明亮的月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主要以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为主。诗中描绘的景象与佛教文化有紧密联系,反映了僧侣的宁静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景明,号天民,宋代诗人,以词、诗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人兴起的时期,文人多以诗词表达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刘过游历山水时所作,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静谧的山寺生活,表现了一种超脱的心境。
诗歌鉴赏:
《呈王山父》是一首抒情的山水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寺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疏烟淡淡树重重”通过对烟雾和树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深邃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淡雅的感觉。接着“略得西南有路通”描绘了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后两句“钟板不鸣山寺静,闭门人在月明中”则将焦点转向了寺院的安静,反映了僧人的内心世界,月光明亮,似乎照亮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沉思。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纷杂尘世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烟淡淡树重重”:描绘出一种轻盈的烟雾与密集的树木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层次感。
- “略得西南有路通”:暗示了与外界的连接,给人一种探寻的感觉。
- “钟板不鸣山寺静”:强调了寺院的宁静与清幽,钟声的缺失使得环境更加寂静。
- “闭门人在月明中”:描绘了僧人在月光下的沉思,映衬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疏烟”与“树重重”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层次感。
- 拟人:将“钟板”赋予了声音的属性,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排比:句式的整齐与对称,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烟:象征着朦胧与梦幻,传达出一种轻盈的心境。
- 树: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繁茂。
- 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俗的喧嚣,缺失的钟声则强调了宁静。
- 月光:象征着明亮与清澈,映照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 A.喧闹的市场
- B.宁静的山寺
- C.热闹的酒馆
- D.繁华的街道
-
诗中“钟板不鸣”的意思是什么?
- A.钟声很响
- B.钟声没有响起
- C.钟声很美
- D.钟声频繁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
- A.烟雾
- B.树木
- C.月光
- D.钟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也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表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过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