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李漕》

时间: 2025-01-19 17:47:23

默祷神仙政隐忧,天心人意已周流。

旱苗已杭七八月,甘雨如期十五州。

风月冷吹云梦晚,水花新浸武昌秋。

异时白粲输官处,知有丰年万斛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默祷神仙政隐忧,天心人意已周流。
旱苗已杭七八月,甘雨如期十五州。
风月冷吹云梦晚,水花新浸武昌秋。
异时白粲输官处,知有丰年万斛收。

白话文翻译:

默默祈祷神仙,治理隐忧,天心人意已经周流。
干旱的禾苗已经枯黄七八个月,甘霖如期降临十五个州。
清风明月冷冷地吹拂着云梦的傍晚,水花新鲜地浸润着武昌的秋天。
在不同的时节,白米被送到官府,知道有丰收的年景,万斛的粮食。

注释:

  • 默祷:默默地祈祷。
  • 神仙:指代神灵或天神,寓意对统治者的期望。
  • 天心人意:意指天命与民心,强调政局的和谐。
  • :指干枯,形容禾苗失去生机。
  • 甘雨:及时的雨水,象征丰收的希望。
  • 云梦:地名,可能指云梦泽,意象中有宁静的气氛。
  • 白粲:指白米,象征粮食的丰收。
  • 万斛收:形容丰收的数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景文,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诗人关注天灾人祸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呈李漕》是一首充满自然生机与理想政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以及对民生的关怀。开篇的“默祷神仙政隐忧”,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神明的寄托,暗示了政治的复杂与难言。接下来的“天心人意已周流”,则展现了诗人对民心的关注,认为顺应天命,便能获得民众的支持。

诗中描绘了干旱的禾苗与及时的甘雨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天时对农作的重要性。由此,诗人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后半部分描绘了水花浸润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生机。

最后的“知有丰年万斛收”让整首诗回归主题,强调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相互交织,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默祷神仙政隐忧:通过默祷,表达对政治隐忧的担忧。
  • 天心人意已周流:强调顺应天命与民心的重要性。
  • 旱苗已杭七八月:描述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表现了土地的贫瘠。
  • 甘雨如期十五州:表现了及时雨的到来,象征着希望。
  • 风月冷吹云梦晚: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风景,增强了诗的意境。
  • 水花新浸武昌秋: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气息与生机。
  • 异时白粲输官处:暗示未来的丰收与物资的输送。
  • 知有丰年万斛收: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与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农作物生长进行比较。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收的期望,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仙: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与治理。
  • 甘雨:象征着及时的帮助与恩泽。
  • 风月: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白粲:象征着丰收与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默祷神仙”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心理? A. 对神明的崇拜
    B. 对政治的忧虑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生活的满意

  2. “甘雨如期十五州”中“甘雨”指代什么? A. 冬天的雪
    B. 及时的雨水
    C. 晨露
    D. 春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心,但刘过的诗更强调自然与丰收的关系,而杜甫则更为沉重,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