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
时间: 2025-01-17 10:1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闽岭冬候晚,岁穷殊未寒。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间。逖听知何处,四顾但漫漫。怳如湖水秋,眇与天相连。乔林膏沐已,远岫渐披颜。高阁延朝景,清辉泛林端。谅非侵晨兴,讵识景物闲。忽思乡社岁,日晏未开关。
白话文翻译
闽地的冬天来得晚,年末了还不怎么冷。是谁带来了这五里雾,白茫茫地笼罩着群山。斧头砍树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远远地听,却不知道声音从哪里来,四周一片茫茫。仿佛是秋天的湖水,与天际相连。高大的树木仿佛经过沐浴,远处的山峦渐渐显露出颜色。高高的楼阁迎接早晨的阳光,清辉洒在林木的顶端。如果不是清晨起来,怎能体会到这景物的宁静。忽然思念起家乡的社日,天已晚却还未开关。
注释
- 闽岭:指福建的山岭。
- 岁穷:年末。
- 五里雾:形容大雾。
- 皓皓:白茫茫的样子。
- 剥琢斧斤响:斧头砍树的声音。
- 啁啾:鸟鸣声。
- 逖听:远听。
- 怳如:仿佛。
- 乔林:高大的树木。
- 膏沐:沐浴。
- 远岫:远处的山峦。
- 高阁:高高的楼阁。
- 朝景:早晨的阳光。
- 清辉:清亮的光辉。
- 谅非:如果不是。
- 侵晨兴:清晨起来。
- 讵识:怎能知道。
- 乡社岁:家乡的社日。
- 日晏:天晚。
- 未开关:还未开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福建山间的冬日清晨,大雾弥漫,景色朦胧,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福建山间的冬日清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雾弥漫的景象。诗中“五里雾”、“皓皓怀群山”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大雾的浓密和群山的朦胧。诗人通过对声音和视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后半部分则通过“高阁延朝景”等句,展现了阳光穿透雾气,照亮林木的美丽景象。最后,诗人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闽岭冬候晚,岁穷殊未寒:闽地的冬天来得晚,年末了还不怎么冷。
- 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是谁带来了这五里雾,白茫茫地笼罩着群山。
- 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间:斧头砍树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
- 逖听知何处,四顾但漫漫:远远地听,却不知道声音从哪里来,四周一片茫茫。
- 怳如湖水秋,眇与天相连:仿佛是秋天的湖水,与天际相连。
- 乔林膏沐已,远岫渐披颜:高大的树木仿佛经过沐浴,远处的山峦渐渐显露出颜色。
- 高阁延朝景,清辉泛林端:高高的楼阁迎接早晨的阳光,清辉洒在林木的顶端。
- 谅非侵晨兴,讵识景物闲:如果不是清晨起来,怎能体会到这景物的宁静。
- 忽思乡社岁,日晏未开关:忽然思念起家乡的社日,天已晚却还未开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怳如湖水秋”,将大雾比作秋天的湖水。
- 拟人:如“皓皓怀群山”,将大雾拟人化,仿佛怀抱着群山。
- 对仗:如“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间”,声音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福建山间冬日清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里雾:象征着大雾的浓密和神秘。
- 皓皓怀群山:象征着大雾笼罩下的群山朦胧而美丽。
- 剥琢斧斤响:象征着清晨的宁静被声音打破。
- 啁啾禽鸟间:象征着鸟儿的鸣叫声增添了生机。
- 怳如湖水秋:象征着大雾的朦胧如同秋天的湖水。
- 乔林膏沐已:象征着树木经过雾气的沐浴显得更加清新。
- 远岫渐披颜:象征着远处的山峦渐渐显露出颜色。
- 高阁延朝景:象征着阳光穿透雾气照亮林木的美丽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五里雾”形容的是什么? A. 大雾 B. 小雨 C. 大风 D. 晴天
-
诗中“怳如湖水秋”比喻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湖水 B. 春天的湖水 C. 夏天的湖水 D. 冬天的湖水
-
诗中“忽思乡社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工作的厌倦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间秋日的宁静景色,与张嵲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描写。
- 杜甫《春望》: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张嵲的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张嵲的《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间的宁静景色,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