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二 咏史
汉武史称大略,陇西家世名流。
次公已作岸头侯。飞将数奇不偶。
昔日人奴笞骂,长安甲第云浮。
龙鳞鹤尾铁兜鍪。笑谓钳徒有口。
白话文翻译
汉武帝的历史可谓宏伟伟大,陇西的家族在当时是显赫的名门。
那位次公如今已经成为岸头的侯爵,飞将军也只不过是几位奇才而已。
往昔那些当奴隶的人被打骂,如今在长安的豪宅中云浮自得。
龙的鳞片与鹤的尾巴,铁铠与头盔,谁笑说这些只是空有其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武:指汉武帝,西汉的一位著名皇帝。
- 陇西:地名,古代陇西郡,今甘肃省一带,历史上有许多名士出自于此。
- 岸头侯:指权利地位显赫的侯爵。
- 飞将:指汉朝的名将张骞等人,象征将才。
- 云浮:形容人们在长安的生活富裕,飘然自得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汉武帝: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与后来的东汉、三国形成鲜明对比。
- 长安:古代的首都,象征着繁华和权力,许多文人墨客在此聚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41年-1715年),字梦阮,号惕庵,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历史思考。
创作背景
《西江月 其二 咏史》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名士和权贵的讽刺,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二 咏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篇,王士禛借助对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回顾,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汉武史称大略”直接点明了汉武帝的伟大与成就,但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情感逐渐转向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
当“次公已作岸头侯”时,诗人似乎在隐喻那些曾经的英雄豪杰,现如今却沦为权力的附庸,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而“昔日人奴笞骂,长安甲第云浮”则更是将对比推向极致,昔日的贱民如今在繁华的长安中享受着荣华富贵,这种反转让人感到历史的讽刺与无常。
最后的“龙鳞鹤尾铁兜鍪”象征着权力和武将的荣耀,而“笑谓钳徒有口”则是对表面荣耀的轻蔑,似乎在说,这些成就不过是外在的装饰,缺乏真正的内涵。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历史描绘和深刻的社会观察,揭示了权力与人性的复杂关系,表现了王士禛深邃的历史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武史称大略:提及汉武帝的伟大历史,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陇西家世名流:说明陇西的历史背景,强调名流出众。
- 次公已作岸头侯:揭示权力的转变,表现当时社会的阶级现象。
- 飞将数奇不偶:提到名将的稀有,反映人才的匮乏。
- 昔日人奴笞骂:回忆过去,强调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命运。
- 长安甲第云浮:描绘长安的繁华,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
- 龙鳞鹤尾铁兜鍪:象征权力与荣耀,带有夸张的修辞。
- 笑谓钳徒有口:引发对表面繁华的反思,表现出对历史的讽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突出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浮沉。
- 比喻:使用“龙鳞鹤尾”等比喻表现权力的外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批判了权力的虚幻和名利的浮华,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深邃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武:代表着权力和成就,象征历史的辉煌。
- 陇西:象征着文化的根基和历史的传承。
- 长安:象征繁华与浮华,反映出人们的欲望与追求。
- 龙鳞鹤尾:象征权力的表象,表现出对权威的尊崇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武帝被称为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A. 精明能干
B. 大略
C. 小人
D. 无能 -
诗中提到“陇西家世名流”的意思是?
A. 陇西的家族出众
B. 陇西的农田肥沃
C. 陇西的商人繁多
D. 陇西的山水秀美 -
“昔日人奴笞骂”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
A. 权力的平等
B. 社会阶级的流动
C. 人民的尊严
D. 富人的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苦闷,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怀。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自然之美与人间情感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士禛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大典》
以上内容为《西江月 其二 咏史》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