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上人卷》

时间: 2025-01-01 15:01:51

吹笛皆学龙,吹笙皆学凤。

又於笙笛间,高下不相中。

得其精者稀,得其麤者众。

况於真出音,千岁不复梦。

尔为学笙欤,颇已臻妙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中上人卷
作者:梅尧臣
吹笛皆学龙,吹笙皆学凤。
又於笙笛间,高下不相中。
得其精者稀,得其麤者众。
况於真出音,千岁不复梦。
尔为学笙欤,颇已臻妙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吹笛子的人都学习龙的声音,吹笙的人都学习凤的声音。然而在笙和笛之间,水平高低却难以比较。能够掌握其精髓的人很少,而掌握粗浅技巧的人却很多。更何况要真正发出美妙的音色,千年都无法再梦见。你是在学习笙吗?看来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注释

  • :一种吹奏乐器,多为竹制。
  • :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由多个管子组成,可以同时发出多声部的和声。
  • 精者稀,麤者众:掌握精湛技艺的人少,掌握粗略技艺的人多,反映了技艺的难度。
  • 千岁不复梦:形容真正的音色难以再现,表达出对音乐艺术深刻的追求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尤其以五言诗见长。他在诗歌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梅尧臣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受到极大重视。诗中探讨了音乐艺术的学习与追求,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思考。

诗歌鉴赏

《答中上人卷》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梅尧臣通过对笛子和笙的比较,揭示了音乐艺术学习中的难度与精髓。在诗的开头,作者提到“吹笛皆学龙,吹笙皆学凤”,这不仅是对乐器的描述,更是对追求高雅艺术的象征。龙与凤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卓越与华贵,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艺术追求的崇高。

接着,作者指出在笙和笛之间,优秀的演奏者稀缺,粗浅的学习者却很多,反映出学习艺术的普遍性与精深性之间的矛盾。这种对比使人深思,真正的艺术并非人人可得,而是需要时间与心力的投入。

最后一句“千岁不复梦”,更是道出了艺术的难以企及和一旦失去后的遗憾。整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梅尧臣对艺术的深邃理解,既有哲理的思考,又不失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吹笛皆学龙”:强调笛子演奏者追求高远的艺术境界。
  2. “吹笙皆学凤”:笙的演奏者同样追求优雅与和谐美。
  3. “又於笙笛间,高下不相中”:笙与笛的水平难以直接比较,暗示艺术的多样性。
  4. “得其精者稀,得其麤者众”:真正掌握艺术精髓的人少,粗浅学习的人却多。
  5. “况於真出音,千岁不复梦”:真正的音乐之美难以再现,表达对艺术难以追求的感慨。
  6. “尔为学笙欤,颇已臻妙弄”:对学习笙的人的肯定,暗示其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演奏者比作龙与凤,展现艺术的高雅。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音乐艺术学习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艺术精髓的追求与无奈,同时也肯定了努力学习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贵与力量,寓意艺术的高远追求。
  • :象征着优雅与美丽,代表音乐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吹笛皆学龙”中“龙”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高雅
    • C. 短暂
    • D. 普遍
  2. “得其精者稀”的意思是什么?

    • A. 笛子演奏者多
    • B. 精湛的技艺少
    • C. 所有人都能演奏
    • D. 艺术无门槛
  3. “千岁不复梦”中的“梦”指代什么?

    • A. 梦想
    • B. 真实的音色
    • C. 未来的希望
    • D. 过往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答中上人卷》 与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通过自然和音乐表达了对人情的感慨,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艺术的深度,而杜甫则关注人际关系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梅尧臣集》
  2. 《宋代诗人论》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以上内容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梅尧臣的《答中上人卷》,并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