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时间: 2025-01-19 18:10:09意思解释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原文展示:
大运何茫茫,海桑逝不留。
武夷有乔木,虬枝尚相樛。
自昔擢巍科,为今阐大猷。
万里惮北上,三年喜南游。
长身古衣冠,庙眉了双眸。
虽与今人居,不与今人俦。
和风颜子春,泰山邹孟秋,
一双忧世泪,溅入银河流。
相期入圣城,舍子谁当优。
奈何弃我去,荦确归途修。
我欲断中流,去棹何悠悠。
我欲息天风,别袂何飕飕。
明晨君已远,晚岁吾何求。
恐无后会期,笑作来生谋。
白话文翻译:
大运河的水流何其茫茫,海水与桑树的记忆都已消逝。
武夷山上有高大的树木,虬曲的枝条依然交错。
自古以来我曾在科举中脱颖而出,如今却要阐发大义。
万里路途让我畏惧北行,三年的时间让我喜悦南游。
身穿古老的衣冠,神态仍如庙宇中的圣者。
虽然与今人同处一地,却不愿与他们为伍。
和煦的春风如颜回般温暖,泰山的秋色如邹忌般壮丽,
一双忧国忧民的泪水,悄然溅入银河之流。
我们曾约定共同进入圣城,谁能为你优先?
奈何你却要离我而去,归途的路途艰难险阻。
我想在水中断流,划船又何其悠长。
我想息息天风,告别衣袂飘飘的你。
明天你就已远去,晚年我该追求什么呢?
恐怕再无相会之期,笑着为来生做个打算。
注释:
- 大运: 指大运河,象征着水流的浩大和无情。
- 虬枝: 指树木的扭曲枝条,象征着生命的曲折。
- 擢巍科: 指科举中取得优秀成绩。
- 庙眉: 指古代士人的风范。
- 颜子: 指孔子的学生颜回。
- 泰山邹孟: 指历史上著名的贤人,象征着山的高峻和伟大。
- 圣城: 指理想的境地或道德的殿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若存,字子材,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退斋先生回武夷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渴望共游、共识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大运河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以自然景物映射人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全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虽与今人居,不与今人俦”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孤独感。他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游走,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忧伤,又有一丝豁达,表现出一种“虽远必归”的信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运河的茫茫无尽,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武夷山的乔木象征着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 自古以来的名声与现在的思考结合,展现出诗人的志向与责任感。
- 对南游的渴望与北上之惧,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 身穿古衣的形象,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 在与今人同处的矛盾中,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眼泪和银河流的意象,表现了深沉的忧伤。
- 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相结合,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友人的离去比作水流,流逝而去,表现出无奈。
- 对仗: 如“和风颜子春,泰山邹孟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息天风,别袂何飕飕”,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大运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武夷山: 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坚韧。
- 乔木与虬枝: 代表生命的曲折与坚持。
- 银河: 象征情感的深邃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个山脉?
- A. 泰山
- B. 武夷山
- C. 黄山
- D. 嵩山
-
“虽与今人居,不与今人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现实的满足
- B. 对古人的向往
- C. 对现代人的不满
-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友人》与林若存的《送退斋先生归武夷》均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但王维的诗更为简练,侧重于意境的营造,而林若存则在情感上更为细腻、深沉,展现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的内心矛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