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时间: 2025-01-19 18:0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作者:林若存 〔宋代〕
书院新鳌峰,五观祠学宫,
马邵独避席,将无道不同。
专专论的派,此理谁当穷。
独学无师友,前儒议温公。
准绳规矩内,安得鞭霆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新的书院建立的鳌峰上,五观祠和学宫相互辉映。马邵独自离去,暗示了他与世无争的态度。讨论的派别之间各有不同,究竟谁能洞察其理呢?孤独求学,没有师友可依,前代儒者的言论如温公所言。按照传统的规矩,哪里能催生出雷霆万钧之势呢?
注释
- 书院:古代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专门讲学。
- 新鳌峰:指的是新建成的书院所在的高峰。
- 马邵:可能指马祖道一,隐居和专注于学问的人。
- 避席:指不参加某些活动,隐居或保持距离。
- 专专:专注、专心。
- 论的派:指讨论和研究的学派。
- 温公:指温庭筠,前代有名的诗人和学者。
- 准绳规矩:指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 安得鞭霆风:意为如何能够催发出强烈的风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若存,字子懋,号退斋,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常反映其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林若存送别马邵回归武夷之际,表达了对学术孤独的感慨以及对传统学术规范的思考。在当时,书院教育逐渐兴起,诗人借此表达对教育、学术自由及传统伦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通过对书院新景的描绘和对学术讨论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学术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通过“书院新鳌峰,五观祠学宫”展示了书院的宏伟和学术氛围,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接着,诗人提到马邵的独行,暗示着他对学术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泊,这种态度在古代文人中极为珍贵。
第三句“专专论的派,此理谁当穷”则引发了对学术讨论的思考。诗人通过“谁当穷”发出疑问,反映出对学术探讨的复杂性与挑战,似乎在质疑现有学派的局限性。接下来的“独学无师友,前儒议温公”表达了孤独求学的无奈和对前贤的敬仰,显示出诗人对古典文化的崇敬与依赖。
最后两句通过对“准绳规矩”的分析,提出了对学术和思想创新的质疑,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束缚的不满。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对学问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院新鳌峰:描绘书院新建的高峰,象征着文化和学术的新气象。
- 五观祠学宫:强调书院的文化氛围浓厚,历史底蕴深厚。
- 马邵独避席:马邵作为隐士,选择避世,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
- 将无道不同:指出学派之间存在的分歧,提问谁能真正理解其理。
- 专专论的派:表明对某一学派的专注,显示学术讨论的艰深。
- 此理谁当穷:引发思考,谁能穷究到底,反映出学术的深邃。
- 独学无师友:孤独求学,感受到无师无友的孤独感。
- 前儒议温公:提及前代学者,表达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 准绳规矩内:强调学术讨论必须遵循的规则。
- 安得鞭霆风:质疑在传统框架内如何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书院新鳌峰”比喻书院的崭新和高耸。
- 对仗:如“专专论的派,此理谁当穷”体现了工整的对仗。
- 反问:最后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学术与孤独、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表达了对学术自由和学术探讨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峰: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崇高的学问。
- 马邵:代表隐士的独立精神。
- 规矩:象征学术探讨的框架与限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面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学术孤独的感慨?
- A. 书院新鳌峰
- B. 马邵独避席
- C. 专专论的派
-
“此理谁当穷”中的“穷”字是什么意思?
- A. 穷困
- B. 深入探究
- C. 贫乏
-
诗中提到的“前儒议温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温庭筠
- C. 司马迁
答案:1. B;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与《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与理想的思考,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送退斋》则更注重学术的追求与传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林若存诗歌及其时代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