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走视紫萸墓作》
时间: 2025-01-14 21:2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语心先碎。卅年来欢娱苦短,年华催逝。只数吴皋同赁庑,少称兰闺清事。又一刹蓬飘海澨。自尔钗钿看尽彻,问何曾一日舒眉翠。愁与病,相料理。城南老屋青镫里。恁几回忍饥待我,夜寒无寐。凄绝平生先死愿,总算而今信矣。甚为我前驱蝼蚁。铁轨城阴遥映带,更白杨荒冢悲风起。报君者,仅如此。
白话文翻译:
我想说的话,心里却早已破碎。三十年来的欢乐与痛苦都这么短暂,时光如流水般催促着我老去。只有几次与吴皋一起在庙宇中相聚,鲜少谈论兰闺的清静之事。这一瞬间,我又想起了那随风飘荡的蓬草。自从你离去,我的发饰和珠钗已看尽了世间万象,问你何时能让我舒心一笑。忧愁与病痛交织在一起,彼此相持。在城南的老屋中,青色的灯光下,我又忍不住几次饥肠辘辘地等你,夜里寒冷无眠。悲切的愿望在我心中早已消亡,今生今世总算让我信服。可怜我就像前面的蝼蚁。铁轨下的城市阴影遥遥延展,白杨树下荒冢中悲风呼啸。我只想告诉你,仅有这些罢了。
注释:
- 卅年:三十年。
- 欢娱苦短:欢乐与苦楚都很短暂。
- 吴皋: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知己。
- 兰闺:指闺房,象征女子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 蓬飘海澨: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 青镫:青色的灯,象征孤独的夜晚。
- 忍饥待我:忍受饥饿在等待我。
- 凄绝平生:悲惨绝望的一生。
- 前驱蝼蚁:形容自己的渺小与无助。
- 白杨荒冢:象征死亡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文学成就颇高。他的诗风常显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
创作背景:
《金缕曲 走视紫萸墓作》是陈方恪在经过多年的人生经历后,面对朋友的墓地而作。整首词渗透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忧伤的语调开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不甘。通过“欲语心先碎”来揭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接着以三十年来的回忆,娓娓道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中反复提到的“吴皋”,不仅是朋友的名字,更象征着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愈发沉重,愁苦与病痛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无助的氛围。最后,诗人用“白杨荒冢”来象征死亡的无情与生活的悲哀,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哀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令人深思,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语心先碎: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内心已经破碎,表现出无奈。
- 卅年来欢娱苦短,年华催逝:三十年的生活中,欢乐与痛苦都是短暂的,岁月匆匆而逝。
- 只数吴皋同赁庑:回忆与吴皋的相聚,暗示友谊的珍贵。
- 少称兰闺清事: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缺少了解,表达对往昔的追忆与遗憾。
- 自尔钗钿看尽彻:自从失去之后,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
- 问何曾一日舒眉翠:问自己何时才能放下心中的忧愁。
- 愁与病,相料理:忧愁与病痛彼此交织,难以分开。
- 城南老屋青镫里:在孤独的环境中,时间的流逝愈加明显。
- 恁几回忍饥待我,夜寒无寐:在等待中忍受饥饿和寒冷的煎熬。
- 凄绝平生先死愿:对生死的思考和绝望的感叹。
- 铁轨城阴遥映带:生活的无望与前行的艰辛。
- 更白杨荒冢悲风起:死亡的意象,悲凉的氛围降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蝼蚁”比喻自己的渺小,增强诗的情感。
- 拟人:将时间拟人化,强调岁月的无情。
- 对仗:在结构上使用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生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沉重,展现了清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萸墓:象征着对逝去生命的追思。
- 青镫:象征孤独与等待的心情。
- 白杨:常与死亡、哀愁相关联,增强了整首诗的悲伤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方恪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卅年来欢娱苦短"中“卅”指的是?
- A) 十年
- B) 三十年
- C) 二十年
- D) 五十年
-
诗中提到的“吴皋”主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亲情
- D) 爱情
答案:
- B) 陈方恪
- B) 三十年
- B) 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方恪的《金缕曲》更加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逝去友人的缅怀,情感更加沉重,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