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秋沙草马长嘶,
塞柳千条覆曲堤。
水落渭河诸派合,
天围华岳万峰低。
旧游金谷云烟散,
故国铜驼枳棘迷。
紫气近来东望满,
函关何用一丸泥。
白话文翻译:
深秋时节,沙地上的草枯黄,马儿嘶鸣悠长;
边塞的柳树千条,覆盖了弯曲的堤岸。
水位下降,渭河的支流汇聚在一起;
天际的华岳在万峰之间显得低矮。
往昔在金谷游玩的云烟已经散去;
故乡的铜驼旁,满是枳棘的迷茫。
紫气东来,预示着希望满满;
但函谷关的阻碍,又有什么用呢?只是一小块泥土。
注释:
- 深秋:指深秋季节,象征着萧瑟的景象。
- 沙草:生长在沙地上的草,表示荒凉。
- 马长嘶:马儿在长时间的嘶鸣,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 塞柳:边塞的柳树,象征边疆的寒冷与寂寥。
- 水落渭河:渭河水位下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华岳:华山,象征着高大伟岸的山峰。
- 金谷:古代著名的游乐胜地,表达人们的怀念。
- 铜驼:古代铜驼是指古代通往长安的驿站,象征故乡。
- 紫气:古人认为紫气东来是吉祥的预兆,表示希望。
- 函关:指函谷关,代表阻碍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永令,字子聪,号壽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秦中》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因故乡的离散而产生的思乡情绪,结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秦中》是一首充满浓厚思乡情感的诗作,诗人以深秋的苍凉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边塞的萧瑟画面。开头的“深秋沙草马长嘶”,既勾画出秋天的荒凉,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接着,诗人用“塞柳千条覆曲堤”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貌,柳树的柔美与曲堤的弯曲形成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忧伤与无奈。
而“水落渭河诸派合,天围华岳万峰低”则将自然景象与历史沧桑结合,渭河的水位下降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华岳的低矮则反映出诗人对高峰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之后“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金谷的回忆与铜驼的迷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怀念与现实的失落。
最后两句“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将全诗情绪推向巅峰,紫气象征着希望与未来,而函关的泥土则象征着现实的无情与阻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道路上的困惑,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深秋沙草马长嘶:描绘了秋天的荒凉景象,马儿长时间的嘶鸣表达了孤独。
- 塞柳千条覆曲堤:边塞的柳树覆盖在弯曲的堤岸上,象征着忧伤的边疆情景。
- 水落渭河诸派合:渭河水位下降,支流汇聚,表现时间流逝的无情。
- 天围华岳万峰低:高山华岳在周围低矮的山峰中显得渺小,暗示诗人对高峰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 旧游金谷云烟散:对过去游玩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故国铜驼枳棘迷:故乡的失落与迷茫,铜驼象征着通往故乡的道路。
- 紫气近来东望满: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到来,预示着美好的前景。
- 函关何用一丸泥:函谷关的阻碍与泥土象征着现实的无奈与困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旧游金谷”与“故国铜驼”,形成对照,突出思乡之情。
- 象征:紫气与函关分别象征希望与阻碍,增强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沙草:象征荒凉、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塞柳:边塞的柳树,象征着思乡与缅怀。
- 渭河: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华岳:象征高尚与伟大,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金谷:游乐之地的回忆,反映对过去的怀念。
- 铜驼:故乡的象征,代表失去的家园。
- 紫气:吉祥与希望的象征,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 函关:阻碍与困境的象征,表现现实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秦中》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沈永令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紫气”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无奈
- B. 希望与未来
- C. 过去的回忆
-
“旧游金谷云烟散”中的“金谷”指的是?
- A. 一处游乐胜地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夜泊牛津》 - 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的孤寂与《秦中》中的思乡情感形成鲜明对比,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导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