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参政吏隐堂韵为昌化守陈仲平题》

时间: 2025-01-14 20:19:42

公余诗老屡携将,物外高谈味自长。

省事清心追豹隐,批花判月泻鹅黄。

地偏不愧先生里,意野何如处土乡。

却笑商颜园与绮,苦矜岩穴事高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李参政吏隐堂韵为昌化守陈仲平题
── 胡铨

公余诗老屡携将,
物外高谈味自长。
省事清心追豹隐,
批花判月泻鹅黄。
地偏不愧先生里,
意野何如处土乡。
却笑商颜园与绮,
苦矜岩穴事高皇。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时光,诗人常常带着老友聚在一起谈诗,
在世外高谈阔论,享受那超然的乐趣。
清省心境中,追求隐居的自在,
吟诗作对,洒落着鹅黄色的墨迹。
这片土地并不愧对于先生所居之处,
那份心意又何尝不如在故乡的土地上?
却对商颜的园林与绮丽,
冷眼相笑,难道真是看重那岩穴的高贵?

注释

  • 公余:指闲暇时光。
  • 屡携将:屡次带着朋友来。
  • 物外高谈:超脱世俗的高谈。
  • 省事清心:省略琐事,保持清心。
  • 追豹隐:追求像豹一样的隐逸生活。
  • 批花判月:吟咏花和月。
  • 泻鹅黄:指墨汁如鹅黄般洒落。
  • 先生里: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意野:思想境界。
  • 土乡:故乡。
  • 商颜:指商代的颜料或园林。
  • 岩穴:高贵的隐居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胡铨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中,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李参政”和“陈仲平”都是当时的官员,诗人通过他们的身份加深了对隐士生活的比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闲暇时的高谈阔论,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的前两句以“公余诗老屡携将”开头,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与诗歌的乐趣,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批花判月泻鹅黄”中,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乐趣,鹅黄的墨迹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情感。后面的“地偏不愧先生里,意野何如处土乡”,则寓意着诗人的心境和故乡的关系,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最后几句中,诗人以“却笑商颜园与绮”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冷淡,表现出对岩穴隐居生活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独立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余诗老屡携将:在闲暇时光,诗人与老友常常相聚。
  • 物外高谈味自长:在世外高谈阔论,享受这种超然的乐趣。
  • 省事清心追豹隐:省去繁琐琐事,追求豹一样的隐逸生活。
  • 批花判月泻鹅黄:吟咏花与月,墨水洒落如鹅黄。
  • 地偏不愧先生里:这片土地不愧对那位高人。
  • 意野何如处土乡:心意的广阔如何能与故乡相比?
  • 却笑商颜园与绮:轻蔑地笑商颜的园林与华丽。
  • 苦矜岩穴事高皇:却苦于岩穴的隐居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追豹隐”,以豹比喻追求隐逸。
  • 对仗:如“批花判月”,形成对称的美感。
  • 夸张:对世俗生活的冷淡,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拒绝,以及对故乡深厚的情感。通过与友人的交流,诗人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展现了一种超然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和隐逸,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鹅黄:象征着温暖和清新,代表诗人的文艺情怀。
  • 岩穴:象征着高洁与隐居,反映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田园:代表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地,寄托着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余”指的是什么? A. 忙碌的工作
    B. 闲暇时光
    C. 诗歌创作
    D. 朋友聚会

  2. “批花判月泻鹅黄”中的“泻”字意思是什么? A. 流出
    B. 减少
    C. 掩盖
    D. 结束

  3. 诗人对商颜园与绮的态度是什么? A. 欣赏
    B. 嫉妒
    C. 轻蔑
    D. 赞美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胡铨的《次李参政吏隐堂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胡铨更强调与友人的交流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的宁静之美。两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展现出不同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诗经与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