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

时间: 2025-01-17 08:45:04

精舍观书二十年,偶窥沸鼎出馋涎。

小豪已草黄巾檄,老大遭烧赤壁船。

半夜宫嫔和泪诀,当时汉禅只心传。

后来仍有朱三辈,欲比英雄恐未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曹孟德
刘克庄

精舍观书二十年,偶窥沸鼎出馋涎。
小豪已草黄巾檄,老大遭烧赤壁船。
半夜宫嫔和泪诀,当时汉禅只心传。
后来仍有朱三辈,欲比英雄恐未然。

白话文翻译:

在书房里读书二十年,偶然看到沸腾的鼎,忍不住流下了口水。
年轻的豪杰已经草拟了黄巾军的檄文,年老的曹操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烧毁了他的船只。
半夜时分,宫中妃嫔含泪告别,那时汉朝的禅让只在心中传承。
后来仍有朱三辈之人,想要与英雄相比,恐怕未必能如愿。

注释:

  • 精舍:书房、书斋。
  • 沸鼎:形容食物正在烹煮,意思是看到美食而流口水。
  • 黄巾檄:指的是黄巾军起义的文书,象征着动乱和反抗。
  • 赤壁船:指的是赤壁之战,曹操的船只在战斗中被烧毁,象征失败。
  • 宫嫔:指的是宫中的妃嫔,表示王朝的危机。
  • 汉禅:指的是汉朝的禅让制,象征着权力的传承。
  • 朱三辈:此处暗指后来的英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作品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与北方金国的对抗时期,历史背景复杂,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曹操及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对英雄与乱世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曹孟德》以曹操为引,展现了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悲剧命运。诗歌开头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潜心读书的情景,二十年的努力与沉淀,似乎与动乱的时代格格不入。然而,随着“偶窥沸鼎出馋涎”的灵动笔触,诗人指向了历史的现实:即使在书卷之中,亦难以摆脱外界的诱惑与动荡。

接下来,诗人提到“小豪已草黄巾檄”,这是对历史上黄巾起义的直接提及,显示出年轻人的豪情壮志与不安分的心态。而“老大遭烧赤壁船”则是对曹操赤壁之战惨败的反思,历史的潮流如同激流,英雄也难逃被卷走的命运。诗中半夜的告别场景,宫中嫔妃的泪水,体现了权力更迭带来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的几句,诗人以“朱三辈”泛指后来的英雄,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担忧,传达出“欲比英雄恐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望,映照出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悲剧,兼具对英雄情怀的敬仰与对历史无情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精舍观书二十年:表现出诗人的学识与沉静,但也暗示了与世隔绝。
    • 偶窥沸鼎出馋涎:用美食比喻世间诱惑,反映内心的挣扎。
    • 小豪已草黄巾檄:指年轻人为了理想而激烈反抗,表现出时代的动荡。
    • 老大遭烧赤壁船:历史的失败与无奈,英雄的悲剧。
    • 半夜宫嫔和泪诀:权力更替带来的个人悲剧,感慨深沉。
    • 当时汉禅只心传:历史传承的无奈,权力的渺小与无情。
    • 后来仍有朱三辈:后代英雄的追寻与不安,预示着历史的重演。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沸鼎出馋涎”)、对仗(“小豪已草黄巾檄,老大遭烧赤壁船”)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揭示了英雄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悲剧,展现了历史的循环与人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书房:象征知识的积累与世外桃源的理想。
  • 沸鼎:象征诱惑与欲望,暗示外界的纷扰。
  • 黄巾:象征反抗与动乱,代表年轻人的理想与冲动。
  • 赤壁:象征失败与历史的悲哀,昭示英雄的无力。
  • 宫嫔:象征权力的牺牲,表现出个人情感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豪”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黄巾起义
    • B. 赤壁之战
    • C. 三顾茅庐
  2. 诗中“精舍观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孤独
    • B. 世外桃源
    • C. 学识渊博
  3. “朱三辈”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英雄
    • B. 过去的失败者
    • C. 忍耐者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曹孟德》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动荡时代的悲哀与英雄的无奈,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历史回顾,而杜甫则深刻展现了当下的忧国忧民情怀。两者在艺术表现与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