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六言一首》

时间: 2025-01-04 07:52:57

闻诸师者本同,取之友者亦公。

高才有出象外,精义不离个中。

南渡大儒管见,西山先生正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诸师者本同,取之友者亦公。
高才有出象外,精义不离个中。
南渡大儒管见,西山先生正宗。

白话文翻译

听说老师的教导是相同的,交朋友时也要公正。
高超的才能往往超出常规,深刻的道理却始终在其中。
南渡的大儒们各有见解,西山的先生才是正宗的传承。

注释

  • :各个,所有。
  • :老师、师长。
  • :朋友。
  • 高才:高超的才能。
  • 象外:超出常规,意指特别的才华。
  • 精义:深刻的道理。
  • 南渡:指南方迁徙的文化名士。
  • 大儒:学识渊博的儒者。
  • 管见:个人的见解。
  • 西山:指西山的学派或名士,特指与朱熹相关的学者。
  • 正宗:真正的、正统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华,号疏影,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政治家。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尤其在词和诗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师友关系的看法,强调了知识传承和师友之间的公平与公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对师友关系的探讨入手,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道德的深刻理解。首句“闻诸师者本同,取之友者亦公”,强调了师者的教导应是一致的,朋友之间交往也应当公正。这一立意显示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认为在知识传播中,师友都应当保持一份公正与平等。

接下来的“高才有出象外,精义不离个中”,则进一步说明了优秀人才的独特之处与深刻理解的本质。这里的“象外”与“个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高才并不一定脱离传统和根基,而是可以在传统中找到新的突破。

最后两句提到“南渡大儒管见,西山先生正宗”,则是对学术传承的认同与赞赏,指出南渡的儒者虽然各有见解,但真正的学术正宗仍源于西山的学者。整首诗在呈现知识与道德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师友之间相互尊重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诸师者本同:听说各位老师的教导都是相同的,强调了教师的责任与一致性。
  2. 取之友者亦公:与朋友交往时也应当公正,反映了作者对公正的重视。
  3. 高才有出象外:优秀的人才常常超出常规的理解,展现了人才能够打破常规。
  4. 精义不离个中:深刻的道理与真理永远在其本质之中,强调了知识的根基。
  5. 南渡大儒管见:南方迁徙的许多儒者各有自己的见解。
  6. 西山先生正宗:真正的学术传承来自西山的学者,体现了对正统文化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才有出象外,精义不离个中”,形成了工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诗中通过“象外”和“个中”的比喻来表达对知识与才华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师友之间的公正与平等,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作者通过对师友关系的分析,反映出对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师友:象征知识的传承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2. 高才:代表优秀的人才,象征着超越常规的思考。
  3. 精义:象征深刻的道理,是知识的核心。
  4. 南渡大儒:代表南方的文化名士,体现多元的文化视角。
  5. 西山先生:象征正统的学术传承,代表着儒家文化的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高才有出象外”,这句话的意思是: A. 高超的才能常常被低估
    B. 高超的才能往往超出常规
    C. 高超的才能是最重要的
    D. 高超的才能只在书本中

  2. “南渡大儒管见”中的“管见”指的是: A. 个人的见解
    B. 别人的看法
    C. 学术的严谨
    D. 传统的智慧

  3.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知识的无所谓态度
    B. 强调师友关系的公正与知识传承
    C. 对南方文化的全盘否定
    D. 赞美个人的成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陆游的作品:两位诗人在对师友的思考中,均表现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但陆游的诗歌常常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对国家时事的关注,而刘克庄则更注重于学术的探讨与师友关系的理性分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