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

时间: 2025-01-17 10:08:41

霭霭高林绿实圆,清霜一洗若金悬。

李衡何等相奴隶,自有高人相国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霭霭高林绿实圆,清霜一洗若金悬。李衡何等相奴隶,自有高人相国贤。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树林中,绿油油的果实圆润饱满,经过清霜的洗礼,它们如同金子般悬挂在枝头。李衡这样的普通人怎能与奴隶相比,自然有高人如相国般贤能。

注释:

  • 霭霭:形容树林茂密的样子。
  • 高林:高大的树林。
  • 绿实圆:指橘子的果实绿而圆润。
  • 清霜:清晨的霜。
  • 若金悬:形容橘子在霜后显得金黄,如同金子悬挂。
  • 李衡:指普通人,与后文的“高人相国贤”形成对比。
  • 相奴隶:与奴隶相比。
  • 高人相国贤:指有才能、地位高的人,如相国般贤能。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通过对比李衡与“高人相国贤”,表达了对于贤能之人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物,此诗亦体现了其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贤能之人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通过对橘子的描绘,赞美了自然之美,并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贤能之人的敬仰。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中贤能之人的期待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橘为题,通过对橘子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首句“霭霭高林绿实圆”,用“霭霭”形容树林的茂密,“绿实圆”则形象地描绘了橘子的外观特征。次句“清霜一洗若金悬”,通过“清霜”与“若金悬”的比喻,赋予橘子以金黄的色彩,增强了视觉美感。后两句通过对比李衡与“高人相国贤”,表达了作者对贤能之人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中普通人与贤能之人的不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田园诗的清新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霭霭高林绿实圆:描绘了高大的树林中,橘子的果实绿而圆润,形象生动。
  2. 清霜一洗若金悬:通过“清霜”与“若金悬”的比喻,形容橘子在霜后显得金黄,如同金子悬挂,增强了视觉美感。
  3. 李衡何等相奴隶:通过对比李衡与奴隶,强调了普通人的平凡。
  4. 自有高人相国贤:表达了作者对贤能之人的敬仰,认为社会中自然有如相国般贤能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若金悬”将橘子比喻为金子,增强了视觉美感。
  • 对比:通过对比李衡与“高人相国贤”,突出了贤能之人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橘子的描绘和对贤能之人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社会中贤能之人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霭霭高林:形容树林茂密的样子。
  • 绿实圆:指橘子的果实绿而圆润。
  • 清霜:清晨的霜。
  • 若金悬:形容橘子在霜后显得金黄,如同金子悬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霭霭高林绿实圆”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橘子的果实 B. 金子悬挂 C. 清晨的霜 D. 树林茂密

  2. “清霜一洗若金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通过对比李衡与谁,表达了作者的敬仰? A. 奴隶 B. 高人相国贤 C. 普通人 D. 橘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州一绝》:同样以橘子为题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橘》与苏轼的《惠州一绝》:两者都以橘子为题材,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贤能之人的敬仰,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诗作,有助于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