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 其一》
时间: 2025-01-14 20:2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归 其一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地上皇皇虮虱臣,
著衣吃饭亦君恩。
不能待诏金銮殿,
尝欲献诗光范门。
身在草茅忧社稷,
恨无毫发补乾坤。
才疏命薄成何事,
白首归耕东海村。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世上,像虱子般的小臣子们,
穿衣吃饭也是靠君主的恩惠。
我不能在金銮殿中侍奉召唤,
曾想献诗于光辉的范文门。
身处草庐,我忧虑社稷的安危,
恨不能用毫发之力来补救乾坤。
才华稀疏,命运薄弱又能成就什么,
白发苍苍之际归去耕作东海村。
注释:
字词注释:
- 皇皇:形容繁忙或众多,这里指小臣们忙碌的样子。
- 虮虱:比喻卑微的小臣。
- 君恩:君主的恩惠。
- 金銮殿:古代帝王的宫殿,象征权力中心。
- 范门:指范仲淹的门第,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 社稷:指国家,此处表示对国家的忧虑。
- 乾坤:指天地,象征宇宙或国家的安危。
- 白首:指年老,苍老的头发。
- 东海村:作者理想中的归隐之地。
典故解析:
-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其“忧国忧民”的精神而闻名。
- 社稷: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指代国家,强调对国家的责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惟忠,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题,作品风格多体现出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归属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之中,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失望与无奈,以及希望能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思归 其一》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对比,描绘了身处权力中心的虚无与身处草茅的忧虑。首句开篇以“虮虱臣”形象,直接点出小臣在朝堂中的卑微地位,反映出对权力的讽刺与批判。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诗人虽然身在草庐,心系社稷,却感到无力改变现状的矛盾心情。最后以“白首归耕东海村”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隐的愿望,暗含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逃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无奈与挣扎。诗中不仅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有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出在权力中心那些忙碌的小臣,暗示他们的地位与价值。
- 第二句强调君主的恩惠是这些小臣生存的基础,体现了权力的不平等。
- 第三句表达了诗人无法在权力中心施展才华的失落感。
- 第四句流露出诗人曾想献诗于范仲淹门下的愿望,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第五句以“草茅”指代自己的生活环境,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第六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又感到无能为力的恨意。
- 第七句展现出对自身才华与命运的无奈,感叹自己成就有限。
- 最后一句以“白首归耕”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在权力与卑微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主题。
- 比喻:用“虮虱”形容小臣,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社稷以情感,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理想归隐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士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虮虱:象征地位卑微,反映出朝堂的腐朽。
- 金銮殿:权力与奢华的象征,暗示诗人对权力的无奈与渴望。
- 草茅:象征诗人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其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虮虱臣”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A. 高官显贵
B. 地位卑微的小臣
C. 文人雅士
D. 农民 -
诗人最后选择“归耕东海村”是出于什么心情? A. 对政治的渴望
B. 对权力的追求
C. 对现实的失望与逃避
D. 对名利的追逐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戴复古的《思归 其一》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戴复古更加强调对国家的忧虑,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共同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