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荷叶新词天下工,玉人垂手倚秋风。一声清唱穿云去,斜日烘帘曲未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技艺高超的歌者,她的新词如同荷叶般清新,广受赞誉。她优雅地垂手站立,在秋风中轻轻吟唱。她的歌声清澈嘹亮,仿佛能穿透云层,而夕阳的余晖照在帘幕上,她的曲子还未结束。
注释:
- 荷叶新词:比喻歌者的新词清新脱俗,如同荷叶般纯净。
- 天下工:指歌者的技艺高超,广受赞誉。
- 玉人:指歌者,形容其美丽如玉。
- 垂手:形容歌者站立的姿态,显得优雅。
- 倚秋风:在秋风中吟唱,增添了一丝凄凉之美。
- 清唱:指歌者清澈嘹亮的歌声。
- 穿云去:形容歌声高亢,仿佛能穿透云层。
- 斜日烘帘:夕阳的余晖照在帘幕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 曲未终:指歌者的曲子还未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故事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的傍晚,听到一位歌者的演唱后有感而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歌者在秋风中的演唱情景,通过歌者的歌声和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温馨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歌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歌者在秋风中的演唱情景。首句“荷叶新词天下工”,用荷叶比喻歌者的新词,形象地表达了歌者技艺的高超和词作的清新脱俗。次句“玉人垂手倚秋风”,通过“玉人”和“秋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优雅的氛围。后两句“一声清唱穿云去,斜日烘帘曲未终”,则通过歌声和夕阳的余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叶新词天下工”:用荷叶比喻歌者的新词,形象地表达了歌者技艺的高超和词作的清新脱俗。
- “玉人垂手倚秋风”:通过“玉人”和“秋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优雅的氛围。
- “一声清唱穿云去”:形容歌声高亢,仿佛能穿透云层,表达了歌者歌声的清澈嘹亮。
- “斜日烘帘曲未终”:通过夕阳的余晖照在帘幕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故事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荷叶比喻歌者的新词,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玉人”和“秋风”的意象,赋予歌者和秋风以人的情感和姿态。
- 对仗:后两句“一声清唱穿云去,斜日烘帘曲未终”,在音韵和意义上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歌者在秋风中的演唱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歌者的赞美,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比喻歌者的新词,清新脱俗。
- 玉人:指歌者,美丽如玉。
- 秋风:增添了一丝凄凉之美。
- 清唱:歌声清澈嘹亮。
- 斜日烘帘:夕阳的余晖照在帘幕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蔡襄 C. 王安石 D. 欧阳修
-
“荷叶新词天下工”中的“荷叶”比喻什么? A. 歌者的歌声 B. 歌者的新词 C. 歌者的外貌 D. 歌者的姿态
-
“玉人垂手倚秋风”中的“玉人”指的是什么? A. 歌者 B. 诗人 C. 观众 D. 乐器
-
“一声清唱穿云去”中的“穿云去”形容什么? A. 歌声高亢 B. 云层厚重 C. 天气变化 D. 时间流逝
答案:1. B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歌者的演唱情景,但风格更为豪放。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蔡襄的这首诗相比,前者更为豪放,后者更为细腻。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蔡襄的这首诗相比,前者更侧重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后者更侧重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