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雍容子皙,已望堂室。
幼则有造,成则祖述。
文采日化,儒效力弼。
永观厥成,德音秩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文宣王及其弟子,描述了他们的风范和成就。雍容大度的子皙(指文宣王),已经可以自成一派,拥有了宽敞的堂室。年轻时他就有造诣,成年后更是继承了祖先的学问。文采日益增辉,儒学的教义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他的成就和品德,声名远扬,令人敬仰。
注释:
字词注释:
- 雍容: 指气度温和、宽厚大方。
- 子皙: 文宣王的尊称,表明其德才兼备。
- 祖述: 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学问。
- 文采: 文章的才华和风采。
- 秩秩: 形容声音整齐且有序,常用来形容德音。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文宣王,实际上是指历史上的一位有名的君主,他以仁德和文治建立了良好的治国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构,字孟頫,号云间,宋代皇帝,文治武功兼备,其诗词作品流传甚广。赵构的诗风典雅,常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寄托个人志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赵构推崇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与学问传承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彰有德之人和他们的学识成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宣王及其弟子的赞美,展现了赵构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德才兼备的人物的敬仰。开头的“雍容子皙”便给人以一种温和而大方的形象,体现了王的气度与风范。接着提到其年轻时的造诣与成年后的成就,强调了文宣王不仅继承了祖辈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诗中“文采日化”一语更是点出其文采和学识的日益增长,表明了王在文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德音秩秩”的结尾,既是对文宣王的肯定,也是对其弟子的寄语,说明道德的传播和影响是持久且有序的。这种对“德”的重视,反映了赵构作为一个统治者,所推崇的治国理念。
整首诗韵律和谐,意境深远,展现了赵构在文学上的深厚功底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未来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雍容子皙: 描写文宣王的气度,体现其宽容和修养。
- 已望堂室: 表示他已经达到了一个崇高的地位,象征着权威和成就。
- 幼则有造: 年少时就有学识和才能。
- 成则祖述: 成年后继承并发扬光大前人的学问。
- 文采日化: 文采和才华逐日增加,寓意其学识不断提升。
- 儒效力弼: 表达儒家教义在他身上的体现和影响。
- 永观厥成: 期待未来能长久地看到他的成就。
- 德音秩秩: 强调其品德的传播和影响力。
修辞手法:
- 比喻: “德音秩秩”用声响的整齐来比喻道德的传播。
- 对仗: 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德才兼备的人的赞美及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雍容: 象征宽厚大度的品德。
- 文采: 代表文化修养和个人才华。
- 德音: 体现道德和声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雍容子皙”中的“雍容”指什么?
- A. 威严
- B. 温和大方
- C. 贫穷
-
文宣王在年轻时有什么特质?
- A. 富有
- B. 有造诣
- C. 任性
-
诗中提到“德音秩秩”是指什么?
- A. 道德的传播有序
- B. 声音嘈杂
- C. 个人成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赵构的《文宣王及其弟子赞》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历史和人物的赞美,然而前者更注重于道德和文化的传承,而后者则侧重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