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

时间: 2025-01-04 08:04:58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

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

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

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

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

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
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
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
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
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
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饮酒后的醉态和清醒后的孤独感。恶酒就像恶人一样,互相攻击如同刀剑一般。我颓然地躺在榻上,任凭酒意侵袭,胜过一切争斗。诗人豪气干云,禅师语调温和。我已经醉得不知东南西北,只觉眼前红绿交错。醒来时,江水映照着月光,微风轻轻吹动,声音变化无常。而灯光下,只有一盏孤灯,二位豪杰都已不在。

注释:

  • 恶酒:指的是质量差或让人恶心的酒。
  • 剧刀箭:比喻酒与恶人的攻击,形容酒的烈性。
  • 颓然:形容气馁或无精打采的状态。
  • :指的是躺卧的床榻。
  • 诗翁:指诗人,通常形容其才华横溢。
  • 禅老:指老禅师,形容其言语清淡而富有哲理。
  • 红绿眩:形容醉酒时眼前的迷离状态。
  • 摵摵:形容风声的轻柔与变化。

典故解析:

  • “诗翁气雄拔”:诗翁一般指当时的文人,气度非凡,象征了文人的才华与风采。
  • “禅老语清软”:反映了禅宗的平和与智慧,彰显出与酒意相对的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种文学形式,深受后世推崇。其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奔放的一面,也有细腻、深邃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轼与友人柳子玉在金山寺饮酒后,表现了酒后无知、醒时孤独的复杂感受。诗中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对饮酒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自我反省的哲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诗人与友人在金山寺共饮,醉后的状态与清醒后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恶酒如恶人”的比喻,苏轼不仅描绘了饮酒的烈性,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矛盾。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醉酒后对外界的迷离感受,尤其是“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一联,生动地展示了醉酒者的迷糊与沉醉。后半部分则转向清醒后的孤独,“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最后一联“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与孤独,仿佛在提醒人们,纵然饮酒作乐,终究难以逃避内心的孤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恶酒如恶人:将酒比作恶人,暗指酒的负面影响。
  2. 相攻剧刀箭:形容酒的激烈程度,像刀箭一样相互攻击。
  3. 颓然一榻上:描写醉酒后的无力感。
  4. 胜之以不战:表示对酒的无奈,只能选择接受。
  5. 诗翁气雄拔:称赞诗人的豪情。
  6. 禅老语清软:赞美禅师的温和智慧。
  7. 我醉都不知:表明醉酒的状态。
  8. 但觉红绿眩:形容眼前景象迷离。
  9. 醒时江月堕:描绘清醒时的孤独景象。
  10. 摵摵风响变:风声的变化,暗示心情的波动。
  11. 惟有一龛灯:只有一盏孤灯,象征孤独。
  12. 二豪俱不见:友人不在,增加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恶人,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对仗:如“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通过描述风声的变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苏轼对饮酒后状态的深刻思考,既有对酒的调侃,也有对人生孤独的感慨。通过对比醉与醒,展示了友情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恶酒:象征负面情绪与人际冲突。
  • :代表休息、放松的空间。
  • 江月:自然景象的美与孤独。
  • :象征孤独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恶酒如恶人”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酒的美味
    • B. 酒的烈性与负面影响
    • C. 人际关系的和谐
    • D. 诗人的豪情
  2. 诗人醒来时,看到什么景象?

    • A. 朋友在旁
    • B. 江水与月光
    • C. 热闹的场面
    • D. 美丽的花园
  3. 诗中提到的“二豪”指的是?

    • A. 两位诗人
    • B. 两位酒客
    • C. 两位朋友
    • D. 两位名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饮酒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豪放的饮酒文化与人生哲学。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作都体现了对酒的热爱与哲学思考,但苏轼更强调醉后的孤独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乐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