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春夜感别》

时间: 2025-01-06 22:44:53

春宵漏永梦难成。

寒透罗衾。

泪透罗衾。

东风怊怅别离新。

无限衷情。

谁识衷情。

瑞炉香尽曙微明。

窗外啼莺。

怕听啼莺。

空将幽恨托行云。

落得伤心。

枉自伤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 春夜感别
蒋纫兰 〔清代〕

春宵漏永梦难成。
寒透罗衾。
泪透罗衾。
东风怊怅别离新。
无限衷情。
谁识衷情。
瑞炉香尽曙微明。
窗外啼莺。
怕听啼莺。
空将幽恨托行云。
落得伤心。
枉自伤心。

白话文翻译:

春夜漫长,难以入梦。
寒气透过罗衾,
泪水浸透了罗衾。
东风带来新一轮的别离,
无限的衷情,
谁能理解我的衷情?
瑞炉的香气已尽,晨曦微明。
窗外传来黄莺的啼鸣,
我害怕听到这啼鸣。
只好将这幽怨的恨意寄托在行云上,
最终只落得伤心,
徒然让自己伤心。

注释:

  • 漏永:形容时间漫长,漏壶滴水。
  • 罗衾:用细薄的绢布制成的被子。
  • 怊怅:形容怅惘、惆怅。
  • 瑞炉:香炉,通常用于焚香。
  • 啼莺:黄莺的啼叫声,象征春天的声音。
  • 幽恨:内心深处的怨恨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纫兰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生活在清朝时期。她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表达女性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一剪梅 春夜感别》写于春夜,诗人因离别而感伤,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和无奈。此诗反映了清代女性对于爱情的细腻感受和深切体会。

诗歌鉴赏:

《一剪梅 春夜感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之作,诗人在春夜的漫长时光里,怀着难以成梦的焦虑与忧伤,展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春宵漏永梦难成”便生动描绘了夜的漫长与内心的挣扎,紧接着“寒透罗衾,泪透罗衾”则把情感推向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因思念而泪湿被褥的悲伤情景。

“东风怊怅别离新”一句,承接了前面的情感,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带来的愁苦。这里的“东风”不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也隐喻着情感的变化与流转。“无限衷情,谁识衷情”则是一种无奈的叹息,表达了对自己情感的孤独和无助,仿佛无论多深的情感,世人皆无从知晓。

后半部分中“瑞炉香尽曙微明”描绘了夜将尽、晨光初现的场景,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窗外啼莺,怕听啼莺”的矛盾情感,黄莺的啼鸣本应是春天的象征,却成为了诗人内心苦痛的反映。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蕴含着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展现了清代女性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宵漏永梦难成:春夜漫长,时间慢慢流逝,梦境却难以实现。
  • 寒透罗衾:寒风透入薄被,感受到一丝凄凉。
  • 泪透罗衾:泪水打湿了被子,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 东风怊怅别离新:春风吹来,却带来了新的离别情感。
  • 无限衷情,谁识衷情:无尽的深情,谁能理解这种情感呢?
  • 瑞炉香尽曙微明:香炉里的香气已经消散,晨曦微微亮起,暗示夜晚的结束。
  • 窗外啼莺,怕听啼莺:听到窗外黄莺的啼叫,反而感到害怕,因为它唤醒了更深的思念。
  • 空将幽恨托行云:将内心的幽怨寄托在云间,只能徒然伤感。
  • 落得伤心,枉自伤心:最终只得到伤心,白白让自己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流逝的时间,增强诗的情感色彩。
  • 拟人:让自然界的现象(如东风、啼莺)与人的情感产生联系,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泪透罗衾”与“寒透罗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哀伤,传达了女性的柔情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情而又脆弱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宵:象征着爱情的温暖与期盼。
  • 罗衾:代表着温柔与脆弱的情感。
  • 东风:象征着变幻与离别的情绪。
  • 啼莺:引发思念的声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宵漏永梦难成”描述了怎样的情感状态?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安静
  2. “窗外啼莺,怕听啼莺”中的“啼莺”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无尽的思念
    • C. 离别的悲伤
    • D. 生活的快乐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受?

答案:

  1. B
  2. C
  3. 答案可能为“春宵、罗衾、东风、啼莺”等意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细腻而深切。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虽主题为兄弟思念,但同样展现了深情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