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流围玉界,天影抱琼台。
拄杖烟霄外,中岩日月回。
箕山藏遁许,吴市隐仙梅。
一笑今何在,相期再举杯。
白话文翻译:
江水环绕着玉石的界限,天上的影子环抱着琼台。
我拄着拐杖,站在烟云之外,中间的山岩仿佛日月都在旋转。
箕山藏匿了隐士许氏,吴市隐藏着仙梅。
一笑之间,不知现在何处,再次相约举杯畅饮。
注释:
- 江流:江水,指河流。
- 玉界:指美丽的地方,玉石般的境界。
- 琼台:美丽的台,象征高洁的场所。
- 拄杖:用杖支撑,表示老态或行走不便。
- 烟霄:指云雾缭绕的高空。
- 箕山:传说中的隐士聚集之地。
- 遁许:指隐居的许氏,可能指道家隐士许逊。
- 吴市:古代吴地的城市,隐喻世外桃源。
- 一笑今何在:一笑之间,不知身在何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思想家。他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朱熹的诗歌多表达理想、哲思及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凝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朱熹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美好景象和对友人再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朱熹的《十五日再登祝融用台字韵》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神游于自然之中的情怀。首句“江流围玉界,天影抱琼台”以优美的意象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中。紧接着,通过“拄杖烟霄外,中岩日月回”两句,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仿佛自己已然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箕山藏遁许,吴市隐仙梅”则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想化的环境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这幅美丽的自然图景中,诗人渴望与友人共饮的情感通过“相期再举杯”得以升华,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层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悟道之感。朱熹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构筑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让人感受到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流围玉界:江水环绕着美丽的地方,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天影抱琼台:天空的影子环绕着美丽的台,暗示着自然的和谐美。
- 拄杖烟霄外:诗人拄着拐杖,站在高空之外,体现了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 中岩日月回:山岩之间,日月仿佛都在旋转,传达出一种时间流转的哲思。
- 箕山藏遁许:箕山是隐士的归属,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吴市隐仙梅:吴地的城市中藏有美丽的梅花,象征着世外桃源。
- 一笑今何在:一声笑问,现如今身在何处,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渺小。
- 相期再举杯:期待再次与友人共饮,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喻为美丽的界限,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如“日月回”,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对友谊的期待,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美好意象与深邃思考交织,构成了朱熹独特的诗歌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变迁。
- 玉界:代表着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 琼台:象征着高洁与超脱的境界。
- 箕山:隐士的栖息之所,象征着清净与隐逸。
- 吴市:隐喻世外桃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朱熹的《十五日再登祝融用台字韵》是写于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吴市”隐喻的是什么?
- A. 现实城市
- B. 世外桃源
- C. 战争
- D. 商业繁华
-
“一笑今何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财富
- B. 人生无常
- C. 自然
-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展现了一个人在自然中畅饮的场景,但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豪放。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宁静的山居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朱熹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