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西山怀岳麓以为莫能相上下也聊赋此云》

时间: 2025-01-01 12:24:33

风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

试问西山雨,何如湘水春。

悠然一长啸,妙绝两无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
试问西山雨,何如湘水春。
悠然一长啸,妙绝两无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悟。诗中提到风月带来的生活情趣,让人感到江湖间的自在与洒脱。时光流逝,岁月的变迁让诗人的眼界焕然一新。作者向西山的雨询问,与湘水的春天相比,哪一个更美?最后,诗人发出一声长啸,感慨其中的绝妙,似乎无与伦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月:指美好的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
  • 江湖:泛指水边的风光,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转徙:流转迁移,指岁月的变迁。
  • 眼界:视野、见识。
  • 悠然:悠然自得,心境清闲。
  • 长啸:长声叫喊,表达情感或感慨。

典故解析:

  • “西山”与“湘水”:西山指的是西岳华山,湘水则是指湘江。两者的自然景色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美。
  • 悠然长啸:古诗中常有抒发情感的吟唱,借以表达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子华,号晦庵,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学,强调道德修养与理智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朱熹晚年,正值他在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上取得显著成就之时。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洒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朱熹作为理学家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首句“风月平生意”以风月开篇,既引入了自然的元素,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看法,认为人生的乐趣往往来源于对自然的欣赏与体悟。“江湖自在身”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带来的变化使得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内心更为清新与明朗。通过“试问西山雨,何如湘水春”,朱熹将两种自然景象进行对比,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我情感的表达。在悠然自得的状态中,诗人发出长啸,展示了其超然的心境。

整首诗透过自然与人生的相互交融,展现了朱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月平生意:自然的风光和月色给生命带来了情趣。
  2. 江湖自在身:在这江湖之间,身心感到无比自由。
  3. 年华供转徙:岁月的流转使得生活不断变化。
  4. 眼界得清新:在变化中,诗人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5. 试问西山雨:向西山的雨询问,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6. 何如湘水春:与湘江春水相比,哪一种更美?
  7. 悠然一长啸:心境悠然自得,发出一声长啸。
  8. 妙绝两无伦:感慨自然的美妙,难以相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月”与“江湖”,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情趣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对比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月:象征自然美好与生活情趣。
  • 江湖:代表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西山湘水: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景观,象征多样的美。
  • 长啸:表达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风月
    • B. 江湖
    • C. 西山
    • D. 湘水
    • E. 以上都是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 A. 长啸
    • B. 画画
    • C. 唱歌
    • D. 写信
  3. 诗中的“年华供转徙”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忙碌
    • B. 时光的流逝
    • C. 友人的离开
    • D. 旅行的快乐

答案:

  1. E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朱熹《观西山怀岳麓以为莫能相上下也聊赋此云》王维《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但朱熹更侧重于对人生哲学的理解,而王维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朱熹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