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感事三首》

时间: 2025-01-04 10:23:57

恩放归田又数期,少犹迂阔况衰迟。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前席虚怀何日报,细旃密启有天知。

太阳所烛皆萌达,不照墙阴藿与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恩放归田又数期,少犹迂阔况衰迟。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前席虚怀何日报,细旃密启有天知。
太阳所烛皆萌达,不照墙阴藿与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初秋时节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诗人感叹人归田园的日子已经不远,但时间依然显得漫长且无奈。日头的行踪并不是传说中的夸父所能追赶的,而大山也不是愚公的毅力所能搬动的。虽然生活中有些空虚的期待,但内心深处却有天知之感。阳光照耀的地方万物生长,但也有阴暗角落里的野草和葵花未能得到光照。

注释

  • 恩放归田:意指恩惠让人回归田园。
  • 夸父追日:传说中夸父为了追逐太阳而不断奔跑,象征着追求理想的执着。
  • 愚公移山:愚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感动上天,最终搬走了大山,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 前席虚怀:前座空荡荡的,象征着内心的空虚。
  • 细旃密启:细致的帷幕轻轻拉开,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京,号白云,南宋诗人。他生于战乱之中,曾任职于地方官,晚年隐居,诗风清新自然,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初秋感事三首》创作于北方初秋的某个时节,诗人在经历了世事的变迁后,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带来的内心波动,写下了这些诗句,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无奈。他以“夸父追日”和“愚公移山”的典故,强调了人力的渺小和命运的无常。诗中前席的虚怀,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对未来的期待。细旃密启,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盼。最后一句“太阳所烛皆萌达,不照墙阴藿与葵”,进一步强调了阳光照耀的选择性,暗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角落,以及在追求光明的过程中,遗落的那些生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恩放归田又数期:抒发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2. 少犹迂阔况衰迟:表达了时间的漫长与内心的焦虑。
  3. 日非夸父追能及:强调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是多么的无奈。
  4. 山岂愚公力可移:质疑人力能否改变自然,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力感。
  5. 前席虚怀何日报:反映生活的空虚与无聊。
  6. 细旃密启有天知:暗示对未来的期待与内心的渴望。
  7. 太阳所烛皆萌达:象征阳光照耀的生机与希望。
  8. 不照墙阴藿与葵:突出生命的选择性,暗示被忽略的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夸父追日”和“愚公移山”比喻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 对仗:上下句对称,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象征:阳光象征希望与生命,阴暗角落则象征被忽视的现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感受,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阳光:象征生命与希望。
  • 田园:象征归隐与宁静的生活。
  • 阴影:象征被忽视的现实与生命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夸父追日”是象征什么?

    • A. 坚持不懈
    • B. 理想的追求
    • C. 自然的力量
    • D. 生活的空虚
  2. 诗中的“前席虚怀”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内心的空虚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刘克庄:李白的诗多以豪放与奔放著称,而刘克庄的诗则更显内敛与深沉,二者在表现对自然的感受和人生的思考上有不同的表现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进行深入剖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