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四和)》
时间: 2025-01-04 10:24: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四和)》
余少之时,赋和仲宣,檄如孔璋。
也曾观万舞,铺陈商颂,曾闻九奏,制作尧章。
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畔香。
今归矣,省听鸡骑马,趁早朝忙。
榻前密启明扬。宰物者方持玉尺量。
元未尝弃汝,自云耄及,无宁寿我,
或者天将李泰伯云天将寿我欤。
富有图书,贫无钗泽,不似安昌列后堂。
新腔好,任伊川看见,非亵穹苍。
白话文翻译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赋诗和仲宣(王勃),写得像孔璋那样气势磅礴。
我也曾观看各种舞蹈,铺陈出商朝的颂歌,还听过九奏的音乐,创作出尧的诗章。
我振奋精神,虽然身无长物,仍留有谏言的笔杆,依然带着虚皇案旁的香气。
如今我回来了,听着鸡鸣马叫,抓紧早朝的忙碌。
在榻前悄悄启发明扬(指明理),宰制万物的君主正拿着玉尺来衡量。
我从未抛弃过你,自己说我年老,但不如李泰伯那样长寿,
或许上天要让我像李泰伯那样长寿吧。
富贵的人拥有书籍,贫穷的人却没有饰品,不像安昌(安平)那样列于后堂。
新的旋律好,就让伊川(指王维)来看见,绝不是对苍天的亵渎。
注释
- 仲宣:指王勃,著名的唐代诗人,以《滕王阁序》闻名。
- 孔璋:指孔子,古代圣人,以其言论和学识著称。
- 万舞:指各种舞蹈,象征文化的繁荣。
- 九奏:指古代的音乐形式,表示高雅音乐的欣赏。
- 尧章: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明君,尧章即尧所作的诗篇。
- 谏笏:指用于谏言的笔,象征忠臣之言。
- 虚皇案:虚皇是指虚空中的皇者,案指书桌,象征理想的境界。
- 李泰伯:李泰伯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寿者,指对长寿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白石,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生于南宋,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动荡,致力于复兴文治,作品多反映出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年少时对人生态度的回顾,表达了对理想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四和)》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回忆了自己年轻时与王勃、孔子等历史人物的关系,表达出对文化传统的敬仰。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对音乐和诗歌的热爱,显示出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逐渐转向对现实的审视。他提到“空囊”、“谏笏”,反映出自己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尽管身处繁忙的朝堂,但诗人仍然怀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试图在“鸡鸣马叫”的早晨找到一丝宁静和理智。
最后,诗人通过对富有与贫穷的观察,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他不忘借用历史人物李泰伯的长寿,反映出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文化的自豪,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回忆年轻时赋诗的经历,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第二联:描述观看舞蹈和听音乐的情景,表达出对艺术的追求。
- 第三联:提到自己的谏言,反映出对理想的坚守。
- 第四联:描绘早晨的忙碌,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 第五联:以“明扬”引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 第六联:提及李泰伯,反映出人生长寿的渴望。
- 第七联:对富有与贫穷的对比,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 第八联:强调新的旋律,表明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抖擞空囊,存留谏笏”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使用“玉尺”象征公正和权威。
- 拟人:将“明扬”赋予人性,表现出对智慧的渴求。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青春记忆的回顾,表现出对文化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传达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玉尺:象征权力与公正,反映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图书: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体现出诗人对学问的重视。
- 香:象征理想的追求和心灵的洁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人物不是诗中提到的? A. 王勃
B. 孔子
C. 李白
D. 李泰伯 -
诗中提到的“玉尺”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公正
C. 学问
D. 长寿 -
诗人对年轻时的回忆主要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自豪
C. 恐惧
D. 疲惫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 王勃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沁园春(四和)》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均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刘克庄更加关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而王勃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典》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