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法纵横擅彩毫,何烦抛掷事龙韬。
聊飞尺檄萧关外,已报单于雪夜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书法艺术中,八种基本的笔法皆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何须去抛掷那些关于军事的策略?我只是在萧条的边关上,飞书传达一纸命令,已经让敌人单于在雪夜中逃走。
注释
- 八法:指书法中的八种基本笔法,象征技艺高超。
- 龙韬:指军事策略或谋略,典出《孙子兵法》中的“龙韬”。
- 尺檄:指一尺长的文书,古时用于传递命令。
- 萧关:代指边疆,常用来描绘边塞的荒凉和壮阔。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这里指敌人。
- 雪夜逃:描绘敌人在严寒和夜黑中逃跑的情景,凸显紧迫感。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龙韬”,源自古代兵书,象征着高深的军事策略;而“单于”则是对匈奴首领的称呼,诗中暗示了边境的紧张局势和敌人的威胁。作者通过对比书法艺术与军事策略,表达了自己对书法技艺的自信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1551—1602),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于诗词、散文和书法。其作品多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风格洒脱而深刻。
创作背景
《出塞曲》系列诗作是胡应麟在边塞题材中的重要创作,反映了当时明代边疆动荡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八法”的书法技艺开篇,表明诗人在书法上的非凡造诣,进而引出军事策略的讨论,彰显了作者在艺术与军事之间的自信和从容。通过“何烦抛掷事龙韬”的提问,表达了对军事谋略的轻视,似乎在说:艺术之美和技巧之精,远胜于一切兵法。当转至“聊飞尺檄萧关外”时,诗人展现出一种书法家对边疆局势的关注,透过一纸命令,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最后一句“已报单于雪夜逃”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敌人因恐惧而逃的情景,令人感受到紧迫感和戏剧性。整首诗虽然简短,却在技艺与责任之间巧妙地搭建了桥梁,使人感受到艺术与实际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八法纵横擅彩毫”:表现诗人书法技艺的高超,意在表明自己在书法上的造诣。
- “何烦抛掷事龙韬”:表达对军事策略的轻视,书法技艺更为重要。
- “聊飞尺檄萧关外”:转折,提到自己在边疆传递命令,关心国家安危。
- “已报单于雪夜逃”:描绘敌人在恐惧中逃跑的场景,展现出命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书法艺术与军事策略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意象:雪夜、单于等意象,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自信,强调艺术在个人及国家命运中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出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书法:象征技艺与艺术的追求。
- 边关:象征国家的边缘与不安定的局势。
- 雪夜:象征严酷的环境和敌人的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八法”指的是:
- A. 八种军事策略
- B. 八种书法笔法
- C. 八种乐器
-
“单于”是指:
- A. 汉朝的皇帝
- B. 匈奴的君主
- C. 唐朝的宰相
-
诗中提到的“尺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文书
- C. 一种武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胡应麟《出塞曲》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悲壮,但胡应麟更侧重于艺术与责任的结合,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胡应麟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