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时间: 2025-01-04 08:25:32

先子同乌府,知音诚皦然。

脱縗来拜伏,抚首辱哀怜。

迨此泉扃掩,空悲尘纲牵。

无由怀酒絮,撇涕望新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作者: 司马光

先子同乌府,知音诚皦然。
脱縗来拜伏,抚首辱哀怜。
迨此泉扃掩,空悲尘纲牵。
无由怀酒絮,撇涕望新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诗中表达了对已故正献公的哀悼之情。首先提到先子与乌府的关系,感叹知音难得,情谊真挚。接着描绘了自己脱去丧服,低头拜伏,抚摸着头表示哀痛与怜悯。随着时间的推移,泉水的门扉关闭,留下的是对过往的空虚与悲伤。最后,诗人无心饮酒,只能含泪遥望新的埋葬之地,心中满是惆怅和怀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先子: 指的是已故的父亲或长辈。
  • 乌府: 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家族,象征着某种归属。
  • 脱縗: 脱去丧服,表示结束哀悼。
  • 抚首: 抚摸自己的头,表示哀伤与懊悔。
  • 泉扃: 泉水的门,象征着生死的隔绝。

典故解析

  • 本诗可能涉及到古代对亲人去世的哀悼习俗,尤其是在丧礼上的表现,借此表达对亡者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冲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司马光的晚年,主要是为了悼念自己心目中的正献公,体现了他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挽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已故者的怀念与哀伤。开头提到“先子同乌府”,表明了与故人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知音诚皦然”则强调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以“脱縗来拜伏”表现出对亡者的敬重和悲痛,仿佛在丧失了知音的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诗中“迨此泉扃掩,空悲尘纲牵”一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泉水关上,仿佛生命的流逝使得一切都变得无所谓,而“无由怀酒絮,撇涕望新阡”更是表现了诗人无法自已的悲伤,泪水与酒意交融,令人感受到他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柔美而沉重的语调,深刻揭示了人们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在失去至亲之后的无奈与哀伤。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那份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子同乌府:开头提到先子,意味着与故人有密切的关系,乌府可能象征某种归属或家族。
  • 知音诚皦然:表达对知音的珍惜与感慨,知音难觅,情义真挚。
  • 脱縗来拜伏:表示对亡者的哀悼与敬意,脱去丧服象征着对生死的接受。
  • 抚首辱哀怜:低头抚摸头颅,展现出内心的羞愧与哀痛。
  • 迨此泉扃掩:泉水的门扉关闭,象征着生死的隔绝与无法再见。
  • 空悲尘纲牵:留下的是空虚与悲伤,尘世的牵绊无法再依恋。
  • 无由怀酒絮:无心饮酒,表现出心境的沉重与悲凉。
  • 撇涕望新阡:用泪水表达思念,遥望新的埋葬之地,情感难以自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死与泉水的关闭相提并论,表现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 拟人:泉水的“门扉”象征着生死的隔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在对仗上较为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故人的怀念与哀悼,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人际关系的珍贵,深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结束,生与死的交替。
  • : 代表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活的失落感。
  • : 意指世俗的牵绊,反映出离别后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子”指的是: A. 朋友
    B. 亲人
    C. 知音
    D. 同辈

  2. “迨此泉扃掩”中的“泉”象征着: A. 财富
    B. 生命
    C. 友谊
    D. 时间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友情
    B. 亲情与怀念
    C. 自然
    D. 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与哀伤。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亦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司马光的挽歌更偏向于对已故之人的怀念,而杜甫则是对生者的牵挂和愁绪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 《资治通鉴》:了解司马光的历史观与文学成就。
  • 《中国古代诗词选》:涵盖多位古代诗人的作品,便于比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