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团儿 其三》

时间: 2025-01-02 03:56:02

客衣不耐吴棉薄。

雁声远、鹃声又恶。

柳拜楼心,花底帘额,寻梦无着。

饶他足茧丝偏缚。

醉醒半、随人惋愕。

孔漏虫天,年穷鹤语,愁款觥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团儿 其三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客衣不耐吴棉薄。
雁声远鹃声又恶。
柳拜楼心,花底帘额,
寻梦无着。
饶他足茧丝偏缚。
醉醒半随人惋愕。
孔漏虫天,年穷鹤语,
愁款觥酌。

白话文翻译:

这件客衣不耐穿,吴地的棉布太薄。
远处传来雁声和令人厌恶的杜鹃声。
柳树在楼心低头,花儿在帘额下摇曳,
寻梦却无处可去。
即便他有脚茧,也被丝线缠住。
醉醒之间,只能随人感到惋惜。
孔漏的虫音在天上,年已尽,鹤鸣声响,
愁苦地举杯相酌。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棉:指吴地(今江苏一带)出产的棉布,质地轻薄。
  • 雁声:指大雁的叫声,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鹃声:指杜鹃鸟的鸣叫,常与离别、愁苦相联系。
  • 柳拜:柳枝低垂的样子,常用来表达柔美、忧愁的意象。
  • 孔漏虫:形容虫鸣的声音透过孔隙传出,暗示孤独感。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作悲伤的象征,因其“杜鹃啼血”的传说。
  • 鹤语:鹤作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其鸣叫声常常与岁月流逝和人生感慨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中国的清朝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纠葛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忧伤氛围。

诗歌鉴赏:

《玉团儿 其三》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绪的诗,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一句“客衣不耐吴棉薄”,直接点明了身处他乡的孤独感,吴地的棉布虽轻薄,却让人倍感寒冷,隐含着对温暖的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远处的雁声和杜鹃声,象征着远离故土的愁苦与失落。柳树和花的描写则传达出一种柔美而又脆弱的气质,与诗人的内心状态形成呼应。

“寻梦无着”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梦境的追求,却又无法触及的无奈。饶他“足茧丝偏缚”,即使有经历的痛苦也难以挣脱束缚,表现出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随后,诗人用“醉醒半随人惋愕”展现了人在酒醉与清醒之间的迷茫与失落,似乎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无奈与惋惜。

最后两句“孔漏虫天,年穷鹤语,愁款觥酌”,将时间的流逝与人际的疏离感结合,虫鸣声和鹤语的对比,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愁苦的情绪通过“款觥酌”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衣不耐吴棉薄:客居他乡,衣物轻薄难以抵御寒冷,暗示孤独与无助。
  2. 雁声远鹃声又恶:远处雁鸣和杜鹃的叫声令人厌恶,象征思乡之情和烦恼。
  3. 柳拜楼心,花底帘额:柳树在楼前低拜,花儿在帘底摇曳,意象柔美却又带有凄凉。
  4. 寻梦无着:追寻梦境却无处可去,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与无奈。
  5. 饶他足茧丝偏缚:即使经历了艰辛,也无法解脱,表现出困境的深重。
  6. 醉醒半随人惋愕:酒醉与清醒之间的迷惘与惋惜,感叹生活的无常。
  7. 孔漏虫天,年穷鹤语:虫鸣透过孔隙传出,象征孤独,鹤鸣则暗示岁月的流逝。
  8. 愁款觥酌:愁苦地举杯相酌,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雁声”“鹤语”等意象,象征思乡和时间流逝。
  • 拟人:将柳、花等自然物赋予人类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无奈与思乡之情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记忆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衣:象征孤独与他乡的感受。
  • 雁声、鹃声:代表思乡之情与内心的烦恼。
  • 柳、花:传达出柔美与哀愁。
  • 孔漏虫:虫鸣声象征孤独与纷扰。
  • 觥酌:酒杯相酌,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心灵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棉”指的是: A. 一种厚棉布
    B. 一种轻薄的棉布
    C. 一种丝绸

  2. 诗人用“雁声”和“鹃声”来表达: A. 快乐的情绪
    B. 思乡的愁苦
    C. 对自然的热爱

  3. “寻梦无着”意味着: A. 梦想一定能实现
    B. 追寻梦想却无处可去
    C. 梦想已经实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国家的忧虑。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描绘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周岸登的《玉团儿 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无奈与困扰,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对故乡的眷恋和美好回忆。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基础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