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元夕月晕》

时间: 2025-01-01 14:57:10

风鬟雾鬓。

愁绝孀娥添泪晕。

频倚楼看。

隔海应同此夜寒。

玉梅花下。

三弄悲歌闻子野。

镫火萧寥。

忘记新春第一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元夕月晕
作者:汪东 〔清代〕
风鬟雾鬓。愁绝孀娥添泪晕。
频倚楼看。隔海应同此夜寒。
玉梅花下。三弄悲歌闻子野。
镫火萧寥。忘记新春第一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夜晚,月色朦胧,诗人心中愁苦,独自倚楼而望,感受到夜的寒冷。梅花下的悲歌回荡,听起来像是对故人的思念,而寥落的灯火让人忘却了这新春的第一夜。

注释:

  • 风鬟雾鬓:形容女子的发髻如风中飞舞,鬓发如雾般轻盈,描绘美人的姿态。
  • 愁绝孀娥:孀娥指的是孤独的女子,这里可理解为思念故人的愁苦。
  • 频倚楼看:频繁地靠在楼上俯望,表现出对远方的思念和渴望。
  • 隔海应同此夜寒:即使隔着大海,今夜的寒冷也应是相同的,体现两地人心相连的情感。
  • 玉梅花下:在梅花树下,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 三弄悲歌闻子野:三次吟唱悲伤的歌曲,思念远方的人。
  • 镫火萧寥:灯火微弱而寂寥,反映出孤独的心境。
  • 忘记新春第一宵:因为思念而忘却了春节的喜庆,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东,生于清代,诗风清丽,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宵节,正值春寒,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元夕月晕》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倚楼而望,感受到的并不仅是夜的寒冷,更是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念。开头的“风鬟雾鬓”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情感的细腻。接着通过“愁绝孀娥”展现了孤独的情感,诗人似乎将自己的愁苦投射到了这个形象之上,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

在“频倚楼看”中,诗人不断地凝视远方,似乎在等待某个重要的人,隔海的距离与寒冷的夜晚让这种思念更加深切。“玉梅花下”的意象更是将孤独与美丽结合,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哀愁。结尾“忘记新春第一宵”将节日的喜庆与个人的悲伤对比,突显了思念的沉重,传递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鬟雾鬓:描绘女子的美丽,暗示一种轻盈的愁苦。
    2. 愁绝孀娥添泪晕:表现出思念的深切与痛苦。
    3. 频倚楼看: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寂与期待。
    4. 隔海应同此夜寒:强调心灵的共鸣与距离的无奈。
    5. 玉梅花下:梅花象征坚贞与孤独,增添诗意。
    6. 三弄悲歌闻子野:思念的情感通过音乐传递。
    7. 镫火萧寥:暗示夜的寂静与心灵的孤独。
    8. 忘记新春第一宵:节日的喜庆被思念淹没,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鬟雾鬓”比喻美人的轻盈。
    • 拟人:如“玉梅花下”中的梅花,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频倚楼看”与“隔海应同此夜寒”,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借助自然景象与节日氛围,展现了人对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月晕:象征朦胧与孤独,暗示情感的复杂。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灯火:象征希望与孤独,反映出内心的寂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孀娥”指的是: A. 美人
      B. 孤独的女子
      C. 春天的花
      D. 忧伤的歌

    2. “频倚楼看”中的“楼”象征什么? A. 高处的希望
      B. 孤独的等待
      C. 美丽的景色
      D. 繁华的城市

    3. 诗中提到的“玉梅花下”主要表达了: A. 春天的美好
      B. 孤独和思念
      C. 节日的喜庆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相似。
    • 《月下独酌》(李白): 通过月色展现孤独感,主题相近。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都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前者更侧重乡愁,后者则是对故人情感的深切怀念。
    • 《夜泊牛津》(杜甫)也表现孤独与思念,但通过对景的叙述,风格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