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一 羁所七忆》

时间: 2025-01-04 08:59:53

竹西清署。

昨岁称觞曾暂去。

慈母缝衣。

又逐寒枫草草归。

湘累新愁。

二老遥闻魂应断。

念此如何。

梦溯清淮夜夜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一 羁所七忆
作者: 王士禄

竹西清署。昨岁称觞曾暂去。
慈母缝衣。又逐寒枫草草归。
湘累新愁。二老遥闻魂应断。
念此如何。梦溯清淮夜夜波。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西边的清凉亭子里,去年的酒会我曾暂时离去。
慈爱的母亲在缝衣服,而我却又匆匆赶回,看到寒冷的枫叶。
新的忧愁在心中滋生,父母在远方听闻我的魂魄应该是断绝了。
想到这一点,我该如何是好?每夜梦中追溯那清澈的淮水波涛。

注释:

  • 竹西清署:指竹林西边的清凉之处,表示环境宁静。
  • 称觞:指酒会,"觞"是古代酒杯的意思。
  • 慈母缝衣:母亲在为儿子缝制衣服,表现母子情深。
  • 寒枫:寒冷的枫叶,象征着秋冬的到来,也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 湘累:湘水的忧愁,指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 魂应断:表示对父母健康的担忧,感到无奈和悲伤。
  • 梦溯清淮:梦中追忆清淮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生于1733年,卒于1810年,字子华,号雪山,著有《天池山人诗稿》等。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受到后世的喜爱。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离愁别绪。诗人可能身处他乡,思念故土和亲人,借景抒情,情深意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开头的“竹西清署”便勾画出一个恬静、清幽的环境,给人以宁静之感。而“昨岁称觞”一句则引入了回忆的主题,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与亲人共饮的温暖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慈母缝衣”,不仅描绘了母亲的形象,也暗示着母爱的无私与深沉。随着“寒枫草草归”的出现,诗人心中的忧愁逐渐显现,寒冷的枫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湘累新愁”一句,诗人通过湘水表达了思乡之情,而“二老遥闻魂应断”则透露出对父母健康的担忧,情感层次逐渐加深。最后一句“梦溯清淮夜夜波”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梦中的清淮水波象征着对故乡的眷恋与追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也在此间显现。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到对现实的无奈与忧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王士禄通过细腻的描写,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西清署: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昨岁称觞曾暂去:回忆去年的欢聚,暗示时光流逝。
    • 慈母缝衣:展现出母亲温暖的形象,暗示着家庭的牵挂。
    • 又逐寒枫草草归:表现出匆忙与无奈,寒冷的枫叶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 湘累新愁:通过湘水引发的忧愁,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二老遥闻魂应断:对父母健康的担忧,情感逐渐加深。
    • 念此如何:表达诗人的迷茫与无奈。
    • 梦溯清淮夜夜波:梦中的清淮水波,象征着对故乡的追忆与眷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慈母缝衣”与“寒枫草草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意象:竹林、枫叶、湘水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浓厚的思乡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亲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竹西:象征宁静与恬淡,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慈母:代表母爱,体现亲情的深厚。
  • 寒枫:象征时光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 湘水:象征思乡之情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昨岁称觞"中的"称觞"是什么意思?

    • A. 参加酒会
    • B. 送别
    • C. 思念
    • D. 旅行
  2. 诗中提到的“寒枫”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离别
    • C. 欢乐
    • D. 家庭
  3. 诗人对母亲的态度如何?

    • A. 忽视
    • B. 爱护
    • C. 疏远
    • D. 恨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士禄《羁所七忆》杜甫《月夜忆舍弟》的对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但王士禄更侧重于母亲的形象,而杜甫则更强调兄弟的情谊。王士禄的细腻情感与杜甫的豪放情怀形成鲜明对比,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士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