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1-19 17:49:17

传消寄息。

咫尺还如千里隔。

欲见无由。

惹起新愁与旧愁。

情怀如醉。

_枕连宵终不寐。

无奈相思。

此恨凭谁说与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作者: 卢炳 〔宋代〕

传消寄息。
咫尺还如千里隔。
欲见无由。
惹起新愁与旧愁。
情怀如醉。
枕连宵终不寐。
无奈相思。
此恨凭谁说与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即使是相隔很近,心灵的距离却如同千里。渴望见面的愿望无从实现,这种无奈的境地让新旧的忧愁交织在一起。夜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心中满是相思的苦恼,这份恨意又向谁诉说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传消寄息:传递消息和寄托思念。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千里隔:比喻心灵上的距离。
  • 惹起:引起,招致。
  • 情怀如醉:形容心情沉醉,迷离。
  • 枕连宵终不寐:整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 无奈相思:无奈的思念之情。
  • 此恨凭谁说与伊:这份怨恨又能向谁诉说给她听呢?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相思”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具有广泛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宋代词人,以其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相思之苦。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写于作者思念远方爱人时,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情感的细腻感受和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开头的“传消寄息”,便透露出一种焦急期盼的心情,想要得到关于爱人的消息。然而,尽管身处咫尺,心灵的距离却仿佛如同千里般遥远,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思念的痛苦愈加显著。

接下来的描述中,词人不仅表达了对见面的渴望,更将新愁与旧愁交织在一起,显示出思念之情的复杂性。情感如醉,夜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充分体现了相思之苦的无奈。而结尾的“此恨凭谁说与伊”则是对话语无门的无奈感叹,深刻地反映了那种无处倾诉的孤独。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面见的渴望,又有对思念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传消寄息:表达对远方爱人的期待与希望。
  2. 咫尺还如千里隔:即使近在咫尺,心灵的距离却如千里般遥远,强调距离感。
  3. 欲见无由:渴望见面却无从实现,表现出一种无奈。
  4. 惹起新愁与旧愁:思念引发了新的忧愁,加上旧的愁苦,情感的重重叠加。
  5. 情怀如醉:形容心情恍惚,沉醉于思念之中。
  6. 枕连宵终不寐:整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身心俱疲。
  7. 无奈相思:表达对思念的无奈与痛苦。
  8. 此恨凭谁说与伊:将这种怨恨与思念诉说给谁呢?无处倾诉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咫尺还如千里隔”形象地比喻心灵的距离。
  • 对仗:整首词结构对称,如“新愁与旧愁”。
  • 拟人:情感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得如醉如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深刻表达了对爱人的无尽思念与无奈,体现出一种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思:代表对爱人的思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夜晚:常象征孤独,思念在夜深人静时愈加显著。
  • 愁苦:情感的象征,传达了心中的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词人对爱人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

    • A. 通过景物描写
    • B. 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
    • C. 通过历史典故
    • D. 通过对话
  2. 填空题:本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此恨凭谁说与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咫尺”与“千里隔”是用来形容物理距离的。(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稹的《离骚》

诗词对比:

  • 比较卢炳的《减字木兰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人的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卢炳则在无奈和愁苦中显得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世界:宋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