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妆 螺川诗屋图,次李景元韵》
时间: 2024-09-19 20:5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脂印心红,黛舒眉绿,丽景渐临初暑。
仙馆嫏嬛诗酒兴,冉冉如花催鼓。
群贤欢事乍逢,裙屐名园,丹青新引,翘中楚。
行看画图招隐,松风吹路。
还认袂卷晴霞,碧云四绕,鹤飞声满高处。
遇三五禊修夜宴,似曲水流觞来去。
庆春泽辉联旧宇。
玉炉烟袅芙蓉炷。
对髻拥青螺,霓裳炼出长虹否。
白话文翻译
诗的开头描绘了夏日的美丽景象,红润的心情和青翠的眉毛,似乎在迎接初夏的到来。三位仙女在华丽的馆舍中吟诗作乐,时间如花般轻柔流逝。才华横溢的人们相聚,穿着华美的裙子和鞋子,在名园中欣赏新绘的画作,神情愉悦。漫步在画卷般的风景中,松风轻拂,仿佛在引导着人们的步伐。抬头望去,晴空万里,白云环绕,远处传来鹤的鸣叫。与友人们在清夜中欢聚,似乎在曲水流觞的玩乐中来回穿梭。春天的美景辉映着旧时的岁月,香炉中袅袅的烟气如同芙蓉花般轻盈。诗人想象着发髻上的青螺,是否能炼成长虹般的霓裳。
注释
- 脂印心红:形容心情愉悦,脸上泛起红晕。
- 黛舒眉绿:指眉毛如黛色般舒展,暗示美丽的容颜。
- 仙馆嫏嬛:指仙女的居所,嫏嬛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 曲水流觞:一种传统雅集形式,借水流传递酒杯,寓意友谊的流动。
- 玉炉烟袅:香炉的烟气袅袅上升,象征高雅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1968),字子华,号湖帆,江苏无锡人,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后期致力于现代中国画的推广,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八宝妆 螺川诗屋图,次李景元韵》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与文化氛围,表现出一种追求美、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初夏时节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通过“脂印心红,黛舒眉绿”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初夏的美丽景象,展现出一种轻快的生活气息。诗人在仙馆中与友人共饮,吟诗作乐,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文人聚会场景,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诗中“曲水流觞”一词,不仅仅是对宴饮场景的描绘,更是对友谊和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
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整首诗无论是在意象的选择上,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体现了吴湖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脂印心红:描绘心情愉悦,面色红润。
- 黛舒眉绿:形容眉毛如黛色般舒展,强调美丽。
- 丽景渐临初暑:夏天的美丽景色逐渐显现。
- 仙馆嫏嬛诗酒兴:仙境般的场所,诗酒之兴盎然。
- 冉冉如花催鼓:时间如花般悄然流逝,鼓点轻快。
- 群贤欢事乍逢:众多贤士欢聚一堂,气氛热烈。
- 裙屐名园,丹青新引,翘中楚:华丽的服饰在名园中显得格外美丽。
- 行看画图招隐,松风吹路:行走在如画的景色中,松风轻拂。
- 还认袂卷晴霞:抬头看到晴空万里,白云环绕。
- 碧云四绕,鹤飞声满高处:远处传来鹤鸣,描绘出高远的境界。
- 遇三五禊修夜宴:在清夜中与友人相聚,欢庆交流。
- 似曲水流觞来去:如同曲水流觞,友人间的互动流畅自如。
- 庆春泽辉联旧宇:春光辉映旧时的友谊和美好回忆。
- 玉炉烟袅芙蓉炷:香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象征优雅的气息。
- 对髻拥青螺:形象地描绘发髻的装饰,增添了女性的美丽。
- 霓裳炼出长虹否:对美好衣裳的想象,展现出诗人的审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裙屐名园,丹青新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如“冉冉如花催鼓”,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松风吹路”,将自然元素赋予生命,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美景的描绘、文人雅集的欢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高雅生活的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脂印:象征心情愉悦。
- 黛眉:代表美丽与优雅。
- 仙馆:象征理想的生活空间。
- 曲水流觞:象征友谊与欢聚。
- 玉炉烟:象征高雅与品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脂印心红”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心情愉悦
B. 心情忧伤
C. 面色苍白
答案:A -
“曲水流觞”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友谊与欢聚
C. 个人修养
答案:B -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八宝妆》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八宝妆》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欢愉,而《春江花月夜》则表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湖帆的研究资料与著作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八宝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