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妆》
时间: 2025-01-01 09:3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叶无家,杨花同命,一十六春如梦。
汉碧纱棂烟藓满,抹上秋痕无缝。
当年横烛倚箫,咽露凄声,能教抱柳纤蝉恐。
不信弱兰风悴,韶华虚哄。
须为俪燕逑莺,闹红劫苦,玉天行复骖凤。
悔如许窄衫小鬓,竟迟误珍珠恩宠。
漫魂望家山一恸。
断芜千里斜阳送。
叹阿母将归,谁携麦饭清明垄。
白话文翻译:
桃叶无家,杨花同命,十六岁的春天如梦一般。
汉代的碧纱窗上满是烟霭,抹去的秋痕无缝可寻。
当年我倚在横烛旁吹箫,含着露水的凄声,能让轻柔的柳枝和蝉儿感到恐惧。
不相信柔弱的兰草会因风而枯萎,韶华如梦般虚幻。
应该为燕子和黄莺的伴侣而欢呼,红尘中的苦难如同玉天行复骖凤。
悔恨那样窄小的衣衫和小小的发髻,竟然误了珍珠的恩宠。
我无奈地望着家山痛哭一场。
千里之遥的斜阳送别我。
叹息母亲将归,谁会携带麦饭在清明的田垄上。
注释:
- 桃叶无家:桃树的叶子无处归属,暗指流离失所。
- 杨花同命:杨树的花朵与我同命,象征着无奈与孤独。
- 十六春如梦:十六岁如梦般的青春,感叹时光流逝。
- 汉碧纱棂:指汉代的碧色纱窗。
- 抹上秋痕无缝:秋天的痕迹无处不在,形象生动。
- 横烛倚箫:横着的烛光下吹着笛子,画面优雅却带着惆怅。
- 弱兰风悴:脆弱的兰草在风中凋零。
- 俪燕逑莺:比喻爱情中的燕子和黄莺,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珍珠恩宠:比喻珍贵的爱情或机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八宝妆》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八宝妆》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开头以“桃叶无家,杨花同命”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十六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诗人却感慨“如梦”,显得如此脆弱和短暂。
中间部分通过“汉碧纱棂烟藓满,抹上秋痕无缝”描绘了一个优雅却带着忧伤的场景,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诗人回忆起当年横烛倚箫的情景,凄凉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
最后几句,诗人对未来和爱情的无奈感到悔恨,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波动让整首诗充满了深邃与感伤,让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叶无家,杨花同命:以桃叶和杨花象征自己和他人的无依无靠。
- 十六春如梦:感慨青春短暂,光阴如梦。
- 汉碧纱棂烟藓满:描绘窗外景象,渗透了诗人的愁苦。
- 当年横烛倚箫:回忆青春岁月的美好和孤独。
- 不信弱兰风悴:对脆弱的兰草在风中凋零的惋惜。
- 须为俪燕逑莺:渴望美好爱情的相伴。
- 悔如许窄衫小鬓:追悔当时的选择,错过了爱情。
- 漫魂望家山一恸: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丰富而细腻。
- 断芜千里斜阳送:斜阳送别,象征着孤独的旅程。
- 叹阿母将归:对母亲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叶、杨花等比作自己的无家可归。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诗中出现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爱情、母亲和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叶:象征无家可归的孤独。
- 杨花:与桃叶相同,象征同命。
- 春:生命的象征,代表青春的美好与脆弱。
- 汉碧纱棂:历史的积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横烛倚箫:青春岁月的象征,带有怀旧色彩。
- 兰花:象征脆弱的美,易受伤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叶无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奈与孤独
- B. 快乐与幸福
- C. 自由与放纵
-
“十六春如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 A. 幻想
- B. 青春短暂
- C. 理想
-
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体现在哪一句?
- A. 漫魂望家山一恸
- B. 悔如许窄衫小鬓
- C. 叹阿母将归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八宝妆》均以对青春的追忆为主题,但前者更倾向于抒发失落的情感,而《八宝妆》则融合了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姚燮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