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团扇如明月,动摇微风兴。
屏去坐上热,袪逐盘中蝇。
有用何提挈,无心分爱憎。
炎炎虽可贵,弃置奈寒冰。
白话文翻译:
团扇就像明月,轻轻摇动时带来微风的兴致。
把屏风移开,坐在那儿感受热气,赶走盘中的苍蝇。
这扇子有什么用呢?提着它的心情却无所谓爱与恨。
烈日虽可贵重,但扔掉却无奈寒冰。
注释: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常用来扇风。
- 明月:象征清凉与明亮,形象化团扇的形状和效果。
- 微风兴:微风带来的舒适感。
- 屏去:把屏风移开,表示在炎热的环境中寻找一丝凉意。
- 袪逐:驱赶,排除。
- 爱憎:感情的偏好与厌恶。
- 炎炎可贵:尽管炎热的天气难得,但仍然不如清凉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团扇如明月”意象中隐含了古人对扇子的传统理解,扇子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文人雅士的象征。在古代,扇子常常被赋予情感寄托,代表着清凉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齐名,属于“苏黄派”。他以词清丽、情真意切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诗人通过描绘扇子的清凉效果,表达对夏日炎炎的无奈与对清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团扇为引子,通过“团扇如明月”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夏日炎热的感受。开篇用“明月”形容扇子,暗示扇子的清凉感受,带来一丝幽雅与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在热气中坐着的状态,屏风的移去仿佛让热浪扑面而来,令人感到烦闷。通过“袪逐盘中蝇”,诗人不仅描写了环境的影响,也传达出对生活中琐事的无奈与烦恼。
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扇子的作用不仅在于物理上的扇风,更在于心灵的宁静与情感的抉择。作者表达了对炎热的反思,虽然夏日的热度是自然的,但他更向往那份清凉的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以及在烦闷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团扇如明月:将扇子比作明亮的月亮,象征清凉与美好。
- 动摇微风兴:摇动扇子所带来的微风让人心情愉悦。
- 屏去坐上热:描述在炎热的天气中,移开屏风所带来的不适。
- 袪逐盘中蝇:驱赶盘中的苍蝇,反映出生活中的琐事。
- 有用何提挈:扇子虽有用,但内心却无所谓的执着。
- 无心分爱憎:在这炎热中,诗人已无心去分辨爱与恨。
- 炎炎虽可贵:尽管炎热的夏天也是一部分生活。
- 弃置奈寒冰:但在此时,诗人更渴望那份清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扇子比作明月,突出其清凉的特性。
- 拟人:微风的“兴”意象赋予了自然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团扇引发对夏日炎热的反思,表现了人在自然与生活中的无奈与渴望,传达出一种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团扇:象征清凉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明月:代表宁静与清凉的意境。
- 微风:象征舒适与愉悦的体验。
- 苍蝇:生活琐事的烦恼,暗示对日常生活的反思。
- 炎炎:象征夏日的炙热与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团扇如明月”比喻的是什么? A. 扇子的形状
B. 扇子的清凉感
C. 明亮的月亮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描述炎热的天气? A. 描绘自然景物
B. 通过对话
C. 直接表达 -
“无心分爱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情感的漠然
C. 对朋友的感激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苏轼同属北宋文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生活的思考,但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探讨,而黄庭坚的《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扇》则更偏重于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平静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