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笥山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上天下地似探梯,
怪石巉岩衬马蹄。
拟是客程行不得,
隔林犹听杜鹃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玉笥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仿佛置身于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中,山势险峻像是一架探梯,怪异的石头和巉岩在马蹄下显得格外醒目。似乎是因旅途艰难而不能继续前行,虽然行走在林间,却仍能隐约听到杜鹃的哀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笥山:指位于江西的名山,因山形高耸而得名。
- 探梯:形容山势陡峭,像梯子一样。
- 怪石巉岩:指山中形状奇特的石头和高耸的岩石。
- 客程:旅客的旅程。
- 杜鹃啼:杜鹃鸟的鸣叫,常用来表达思乡或伤感的情绪。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离别和思念,尤其是春天时的杜鹃叫声,常与游子思乡的情感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属于“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著称。黄庭坚的诗风清新洒脱,常采用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黄庭坚游历玉笥山时,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玉笥山》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把玉笥山的壮丽与险峻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通过比喻将山势形象化,"上天下地似探梯",不禁让人联想到那种高耸入云的感觉,给人以视觉的震撼。接下来的“怪石巉岩衬马蹄”,则通过对奇石的描绘,展现出山的独特性和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引人深思。“拟是客程行不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奈与曲折。而“隔林犹听杜鹃啼”则通过杜鹃的鸣叫,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绪。杜鹃的鸣叫在此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旅人心中情感的共鸣,反映出一种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在描绘壮丽山水的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天下地似探梯:描绘玉笥山高耸的形态,像一架通天的梯子,营造出一种极高的视觉效果。
- 怪石巉岩衬马蹄:形容山中怪石嶙峋,显得十分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 拟是客程行不得:表达了旅行的艰难,似乎在感叹旅途的阻碍。
- 隔林犹听杜鹃啼:通过杜鹃的鸣叫,传达出一种思乡之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探梯”,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山、石、马蹄、杜鹃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反思,暗含着人生艰难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笥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崇高。
- 怪石巉岩:代表自然的奇特与神秘。
- 马蹄:象征旅途的艰辛与探索。
- 杜鹃:常用来表现思乡情绪,代表一种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上天下地似探梯”比喻的是什么?
- A. 旅途的艰辛
- B. 山的高耸
- C. 杜鹃的鸣叫
- 诗人通过什么声音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风声
- B. 杜鹃啼声
- C. 马蹄声
- 该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黄庭坚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山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描写表达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杜甫:黄庭坚的《玉笥山》以沉稳的笔调描绘自然之美,而杜甫的《望岳》则透出一种豪迈与对自然的崇敬,两者在情感表达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