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庞国博年三十八自云欲弃官隐嵩山作吏隐》
时间: 2025-01-17 09:3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懋德负长才,全牛不足剸。
缠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
齿发方盛强,趣尚已高远。
结庵睋二室,志欲巢绝巘。
贤人心如云,无迹有舒卷。
不须惊俗目,旧荦乃求显。
既知吏可隐,何必遗轩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诗中提到,虽然有德行和才能,但即便是全牛也无法剁成肉。身处官场的他,虽然有潜力却没有机会施展。正值壮年,却已向往高远的理想,想要在山中结庵,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贤人的心思如云,变化无常,不必在乎世俗的目光,古老的树根才是追求的真正目标。既然知道可以隐居,何必留恋繁华的官位。
注释
- 懋德:指德行高尚。
- 全牛:全牛指的是牛肉,强调即使是好的材料,也无法施展其才能。
- 百里宰:指能够宰杀百里牛的宰相,象征着高官。
- 骥足:指优秀马的马蹄,象征着才华的施展。
- 结庵:建造茅屋,隐居于山林。
- 贤人心如云:贤者的心思变化如云,难以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退之,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历史教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司马光任职官员期间,他因对官场的失望而渴望隐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失落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用“懋德负长才”来引入,表达了内心的不平衡与挣扎,似乎拥有了才华和德行,却难以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缠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则更进一步揭示了他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这种情绪在后面的句子中愈发明显。诗人在描绘隐居生活时,使用了“结庵睋二室”这一意象,表现出对清静生活的渴望,给人一种隐逸的美感。
最后几句则将主题升华,强调了贤人心志的高远与追求,表明他宁愿选择隐居,也不愿在官场上屈从于世俗的眼光。这种思想在宋代的士人中有着广泛的共鸣,反映了当时对官场腐败的普遍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懋德负长才:有着高尚品德和才华。
- 全牛不足剸:即使拥有极好的条件,也无法施展。
- 缠为百里宰:身为高官,却无法实现抱负。
- 骥足殊未展:优秀的马蹄也未得到施展。
- 齿发方盛强:正值壮年,意气风发。
- 趣尚已高远:内心向往更高的理想。
- 结庵睋二室:希望在山中隐居。
- 志欲巢绝巘:志向要高远如绝巅。
- 贤人心如云:贤者的心思变化多端。
- 无迹有舒卷:没有踪迹,自由舒展。
- 不须惊俗目: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
- 旧荦乃求显:古老的树根才是追求的真正目标。
- 既知吏可隐:既然知道可以隐居。
- 何必遗轩冕:何必留恋高官厚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贤人心如云”,形象地比喻了贤者心思的变化。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庵:象征隐居的生活,追求宁静。
- 云:象征变化和自由,代表心灵的追求。
- 轩冕:象征权利与地位,反映对世俗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懋德”主要指的是: A. 品德高尚
B. 官职高
C. 财力雄厚 -
诗人希望隐居的地方是: A. 城市
B. 山中
C. 河边 -
诗中“贤人心如云”主要表达了: A. 贤人的思想难以捉摸
B. 贤人总是忧虑
C. 贤人喜欢旅行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事的感慨,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失落。
- 《终南山》: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上更为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