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前韵》

时间: 2025-01-06 08:46:48

耿耿官不成,迢迢夜未阕。

良朋梅不留,负此当轩月。

怀想空郁陶,眺听转清绝。

他时重见过,余樽犹可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耿耿官不成,迢迢夜未阕。
良朋梅不留,负此当轩月。
怀想空郁陶,眺听转清绝。
他时重见过,余樽犹可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官场未能如愿而感到的失落与孤独。夜色漫长而无尽,良友离去,梅花凋零,映衬得月光更加清冷。作者怀念往昔的酒宴,虽然时光流逝,但若再相聚,酒樽依然可以清洁如新。

注释:

  • 耿耿:形容心中明亮而清晰,但在此处引申为心中不满、不得志。
  • 官不成:指没有实现做官的愿望。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这里比喻时间漫长。
  • 良朋:指好朋友。
  • 梅不留:梅花凋零,象征友情的逝去。
  • 负此当轩月:在此明亮的月光下,感到失落。
  • 怀想空郁陶:怀念过去的欢聚,陶醉于美酒之中。
  • 眺听转清绝:远望耳边的清音,感到一种空灵的孤寂。
  • 余樽犹可洁:酒樽虽然久置,但仍可以清洗再用,象征着未来重聚的可能。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学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友谊联系在一起。
  • 清绝:可以引申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常用于描述孤寂的心境或高雅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宰相。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反对权臣专权。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司马光处于官场失意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朋友之间的离散使得他倍感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耿耿官不成”直白而有力,揭示了诗人对事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未果。接下来的“迢迢夜未阕”则通过夜的漫长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感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煎熬。

“良朋梅不留”,不仅是对友谊的怀念,也是对人生脆弱的感慨。梅花虽美,却在冷风中凋零,正如友情在时光的冲刷中变得稀薄。诗人以“负此当轩月”来强调月光的冷清,映衬出他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感。

在后面的“怀想空郁陶”,诗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酒是欢乐的象征,然而如今的孤独却使这种欢乐显得遥不可及。最后一句“余樽犹可洁”透出一丝希望,即使时光流逝,未来仍有重聚的可能。这种情感的起伏,让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耿耿官不成:表达出对未能实现的理想的失落。
  2. 迢迢夜未阕:通过夜的漫长来表现时间的无尽与内心的焦虑。
  3. 良朋梅不留:对友谊的失落感到无奈,用梅花的凋零象喻友情的消逝。
  4. 负此当轩月:在冷清的月光下,感到失落与孤独。
  5. 怀想空郁陶:怀念过去的欢聚,酒的象征使得回忆更显可贵。
  6. 眺听转清绝:耳边的清音转瞬即逝,增添了孤独感。
  7. 他时重见过:期待未来的重聚,带有一丝希望。
  8. 余樽犹可洁:象征着未来的可能性,酒樽仍可清洗再用,暗示友谊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良朋”与“梅”,展现了失去的友情与凋零的梅花之间的关系。
  • 象征:梅花和月光分别象征友谊与孤独。
  • 抒情:以个人情感为主线,展现诗人内心的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失落的理想与珍贵的友情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诗人在失意中反思人生,透出一丝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理想的执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理想与地位。
  2. :代表时间的无尽与孤独。
  3. :象征友谊与坚韧。
  4. :表现孤独与冷清。
  5. 酒樽:象征欢乐和过去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何未能成官?
    A. 理想未果
    B. 朋友离去
    C. 生活困苦
    D. 身体不适

  2. “良朋梅不留”中的“梅”指代什么?
    A. 梅花
    B. 朋友
    C. 失去的美好
    D. 以上皆有

  3.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什么?
    A. 绝望
    B. 怀疑
    C. 期待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与司马光的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在月光下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多用豪放的情感与洒脱的态度,而司马光则更显得内敛与沉思,反映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 古代诗词背景与注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