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时间: 2025-01-04 13:2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影
蒋士铨 〔清代〕
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
半幅霜缣,几丛寒碧,知被谁家割去。
一样筼筜怜偃蹇,算仍仗坡翁记取。
认至正已丑之年,画日将逢端午。
想见湖州老友,偷弹斑竹上,泪痕如许。
遗墨流传,古意萧疏,中有夜风凉雨。
得酒枯肠芒角出,马远残山难补剩。
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
白话文翻译
疏影
蒋士铨 〔清代〕
稀疏的枝条和嫩叶,轻轻地放在烟雾缭绕的尖端,仿佛是美丽的鸟羽。
一幅薄薄的霜缣,几丛寒色的碧绿,不知道是谁家的割去。
同样的筼筜竹,令人怜惜那低垂的样子,算是仍然仗着坡翁的记忆。
我认得那至正已丑的年头,画日将要迎来端午。
想见湖州的老朋友,偷偷在斑竹上弹奏,泪痕满面。
留下的墨迹流传,古意萧疏,正值凉爽的夜风和细雨。
喝酒时肠中苦涩的感觉就像芒角一样,马远的残山难以填补剩下的缺憾。
襄阳仅剩下一个人,愁煞了梅花庵的主人。
注释
- 疏影:稀疏的影子,形容幽静的环境。
- 䙰褷鸾羽:仿佛鸟的羽毛,形容轻盈。
- 霜缣:薄如霜的绢布,象征脆弱。
- 筼筜:竹的一种,常用来形容竹子的柔美。
- 坡翁:指某位老者,可能是指诗人朋友。
- 马远:指马远,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慨。
创作背景
《疏影》创作于清代,背景表现出作者对老友的怀念,诗中提及端午节,反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疏影》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来传达情感的作品。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蕴含了深厚的个人情感。开篇通过“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新生的生命力与脆弱。接着,诗人转向对过去的怀念,感叹“知被谁家割去”,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依恋,也流露出对昔日时光的怀念。
随着诗情的深入,作者提到了“想见湖州老友”,这句话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念的交织。通过“泪痕如许”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惆怅。
最后,诗中提及的“遗墨流传,古意萧疏”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是对过往的无尽追忆。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的思考,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人情的温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枝嫩叶:描绘春天枝条嫩叶的景象,生机盎然。
- 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形容枝头轻盈的状态,仿佛鸟羽般飘逸。
- 半幅霜缣,几丛寒碧:薄霜般的绢布和几丛寒碧,暗示脆弱与孤独。
- 知被谁家割去:感叹美好的事物消逝,不知归属。
- 一样筼筜怜偃蹇:用筼筜竹的形象来表达对自然的怜惜。
- 算仍仗坡翁记取:提到老者的记忆,暗示对过去的珍视。
- 认至正已丑之年:回忆过去的艰辛与美好。
- 画日将逢端午:提到传统节日,增加了文化的厚度。
- 想见湖州老友: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泪痕如许:直观地传达了思念与悲伤。
- 遗墨流传:提及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 得酒枯肠芒角出:形象地表述喝酒后的感受。
- 马远残山难补剩:表达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 襄阳半个人儿:体现孤独感,愁苦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䙰褷鸾羽”比喻轻盈的状态。
- 拟人:通过“疏影”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句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反映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影:象征孤独与思念。
- 霜缣:代表脆弱与短暂之美。
- 筼筜:象征自然的柔美与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疏影”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孤独与思念
- C. 友情的珍贵
- D. 生命的短暂
-
诗中提到的“坡翁”指的是:
- A. 一位老朋友
- B. 一位著名画家
- C. 自然中的植物
- D. 一位历史人物
-
“泪痕如许”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可以将《疏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孤独与思念主题上的异同。李白在月下的独酌中表达出对孤独的豁达心态,而蒋士铨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