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秋堞》
时间: 2025-01-04 09:1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影 秋堞
作者: 蒋春霖 〔清代〕
丹楼雾结。倚半山似画,围住黄叶。千里旌旗,远带斜晖,隐隐斗勺高揭。蟠空怪石吞江险,更壁立千寻精铁。怎放他秋燕飞来,唤起暮笳呜咽。还记春零覆苑,丽谯望缥缈,登眺时节。动地征鼙,捲入惊风,乱落霜枫如血。荒城雨暗重阳近,怕遗恨啼乌羞说。但夜深东去寒潮,冷伴女墙萝月。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丹楼上,依靠在半山腰的地方,宛如一幅画,四周被黄叶包围。千里的旌旗在远处的斜阳中飘动,隐约可见高悬的斗勺。奇特的山石吞噬着江水的险峻,更是高耸入云,像精铁般坚固。怎能让秋燕飞来,唤醒那悲凉的笳声?还记得春天的花园,丽丽的楼阁在朦胧的云雾中,登高远眺的时节。大地上的征鼓声响起,卷入惊风中,霜落的枫叶如血般鲜红。荒凉的城池在细雨中暗淡,重阳佳节将至,怕留下遗恨,却无从诉说。只有夜深人静时,寒潮从东而来,冷冷地伴随着女墙上的萝月。
注释
- 丹楼:指的是红色的楼阁。
- 倚半山:依靠在半山的地方。
- 斗勺:天上的星辰,指北斗星。
- 蟠空:蜿蜒曲折地在空中。
- 精铁:比喻坚固的山壁。
- 秋燕:秋天的燕子,象征着离别。
- 暮笳:傍晚的笳声,表达悲凉的情绪。
- 重阳:重阳节,代表秋季的节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春霖,清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疏影 秋堞》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汇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疏影 秋堞》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哲思。开篇以“丹楼雾结”引入,画面朦胧而富有层次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黄叶、旌旗、斗勺等意象,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秋天的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诗中“怎放他秋燕飞来,唤起暮笳呜咽”,展现了对秋天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荒城的描写与重阳的节日形成对比。诗人通过细雨、寒潮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楼雾结: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意境,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倚半山似画:描绘了山水相映成趣的画面。
- 千里旌旗,远带斜晖:描绘出战争场面的气势,也暗示了时代的动荡。
- 蟠空怪石吞江险:强调了自然的险峻与壮丽。
- 怎放他秋燕飞来: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
- 唤起暮笳呜咽:笳声的哀婉,进一步渲染了悲情。
- 动地征鼙:战争的声音,象征着不安的时代。
- 寒潮,冷伴女墙萝月:最后以冷月收尾,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富有哲思。
- 拟人:通过“唤起”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秋燕飞来”与“暮笳呜咽”,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不断引发对时间流逝和人生际遇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楼:象征着美好与理想。
- 黄叶:代表着衰败与离别。
- 秋燕:象征着回归与思念。
- 霜枫:象征着凄凉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楼”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唤起暮笳呜咽”中的“暮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鸟
C. 一种节日
D.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荒城”暗示了什么?
A. 繁华
B. 破败
C. 宁静
D. 祥和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与蒋春霖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王维的诗更具禅意,而蒋春霖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时,情感的渗透程度和风格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
以上是对《疏影 秋堞》的全面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