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1:13:45意思解释
疏影三首 其一
作者:李慈铭 〔清代〕
原文展示:
琼窗倚玉,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
试拂轻绡,约略朝酣,一枝艳对修竹。
红珠帐外消魂影,刚浅照花南香北。
好黛螺宫吏重修,持慰点妆人独。
想是端居草疏,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
且缓朝天,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
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
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
白话文翻译:
在玉质的窗边,倚靠着琼花,有一支细小的画眉笔,凝聚着脂粉的余晖。我轻轻拂动轻纱,约略感受到晨酣,一枝鲜艳的花朵映衬着修长的竹子。红珠帐外的影子令人心神消散,微弱的光线照在南香北花上。那位美丽的宫女正在重新点妆,独自安慰着自己。想必她端坐在疏草之中,穿着茜色的衫子,正在捧着研磨的工具,头发精致地披着绿色的饰物。且慢慢地朝向天空,去拾起残余的花瓣,点缀春天的萝屋。须知年华易逝,性情如冰霜,难以接受新曲调的变化。只剩下那绛雪的飞舞,留作喜神的妍丽幅图。
注释:
- 琼窗:指用美玉制成的窗户,象征高雅。
- 画眉小笔:细小的画眉笔,形容女子的妆容。
- 脂晕:指脂粉的色彩,形容女子的妆容。
- 轻绡:轻薄的绡纱,形容女子的衣物。
- 红珠帐:用红珠装饰的帐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黛螺宫:指美丽的宫女。
- 茜衫:红色的衣衫。
- 残绒:花瓣的残余部分。
- 绛雪:指红色的梅花。
典故解析:
- “红珠帐外消魂影”:可能引申自古代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反映出作者对女子妆容的细腻描绘。
- “须知老去冰霜性”:表达了岁月流逝的无奈,传达对青春的珍视与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柔美与自然景色,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多倾向于描绘生活细节和个人情感,反映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妆扮和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琼窗倚玉”便设下了高雅的基调,接着通过对妆容和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梦幻的氛围。诗中多次运用色彩,如“脂晕”、“茜衫”、“绛雪”,不仅增加了视觉的丰富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在描写女子的同时,诗人并未忽略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通过“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既有对美的珍视,也有对失去的惋惜。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琼窗倚玉:借用玉窗形象,突显高雅。
- 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描绘女子的妆容。
- 试拂轻绡,约略朝酣:轻拂绡纱,感受晨曦。
- 一枝艳对修竹:鲜花与修竹相映成趣。
- 红珠帐外消魂影:影子在红珠帐外飘荡。
- 刚浅照花南香北:微光照映花香四溢。
- 好黛螺宫吏重修:美丽的宫女在精心打扮。
- 持慰点妆人独:她独自安慰自己。
- 想是端居草疏:端坐在疏草之中。
- 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穿红衫,捧着工具。
- 且缓朝天:缓缓朝向天空。
- 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拾起花瓣,装点屋子。
- 须知老去冰霜性:岁月易逝,性情如霜。
- 未肯换小红新曲:难以接受新变化。
- 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留下梅花,作为美的象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霜性”,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南香北”,增强韵律感。
- 拟人:如“消魂影”,赋予影子情感。
-
主题思想: 对美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与对青春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琼窗:象征高洁、优雅。
- 脂晕:代表女子的妆容,传达柔美。
- 红珠帐:营造温馨的环境。
- 绛雪:象征青春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琼窗倚玉”中的“琼”指什么?
- A. 石头
- B. 玉
- C. 珍贵
- 诗中提到的“茜衫”是什么颜色?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珍惜
- C. 无所谓
- “琼窗倚玉”中的“琼”指什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李白更直接,而李慈铭则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