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时间: 2025-01-17 08:3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光留独。记才经劫火,一洗浇俗。往日亭台,讲舍新移,老圃劳它重筑。飘零我是无家客,幸庇厦何妨茅屋。待殿春花事阑时,分取半弓莳菊。连岁吴陵小住,长镵躬托命,园蓛自剧。欲乞淮王,残药分尝,安得刀圭盈掬。江南烽火连天地,已历遍羊肠九曲。知何时真息劳踪,笑问平安修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灵光留存,回忆起曾经历的劫难,洗净了世俗的纷扰。往日的亭台已经重新安置,老旧的园圃也被重新修葺。我如同无家之客,幸好有庇护,茅屋也能安身。等待春天花事结束时,分取半弓莳菊的乐趣。过去几年在吴陵小住,辛勤耕作,园中自得其乐。想向淮王求助,分尝残药,何以得刀圭的丰盈。江南的烽火连绵,已走遍了羊肠小道。何时才能真正摆脱劳碌,笑问平安的修竹。
注释
- 灵光留独:指灵魂的光辉依然孤独地存在。
- 劫火:比喻经历的磨难与灾难。
- 浇俗:洗净世俗的纷扰与杂念。
- 亭台:古代园林建筑。
- 老圃:旧的园圃,象征记忆与过去。
- 茅屋:简陋的屋子,象征简朴的生活。
- 半弓莳菊:比喻种植菊花,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淮王:指代某种权势者,象征求助的对象。
- 刀圭:象征丰盈与成功的工具。
- 羊肠九曲:形容曲折的小路,象征艰难的经历。
- 平安修竹:修竹象征坚韧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瑞恩,清代诗人,其诗风既有传统的古典韵味,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索,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过去的追忆。
诗歌鉴赏
《疏影》是一首表达个人经历与情感的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安宁的向往。诗中,诗人用“灵光留独”作为开篇,立刻引入了孤独与思考的主题,暗示着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诗人回忆起曾经历的磨难与灾难,通过“劫火”这一意象,展现了他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如“老圃劳它重筑”,既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怀念。在无家可归的境遇中,诗人自得其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对未来的期待更是通过“待殿春花事阑时”而表达,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过往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在坎坷的生命旅程中,诗人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光留独:孤独的灵魂依存,表明内心的孤寂。
- 记才经劫火,一洗浇俗:回忆过去的磨难,洗净世俗的烦恼。
- 往日亭台,讲舍新移:曾经的亭台已重新安置,象征对过往的回忆与珍视。
- 老圃劳它重筑:旧园被重新修整,表达对生活的重新规划。
- 飘零我是无家客,幸庇厦何妨茅屋:自己如同无家之客,安身于简陋的茅屋中。
- 待殿春花事阑时,分取半弓莳菊:期待春天花事结束,享受种植乐趣。
- 连岁吴陵小住,长镵躬托命:在吴陵小住,辛勤耕作,体现自我价值。
- 欲乞淮王,残药分尝:渴望向权贵求助,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 安得刀圭盈掬:渴望丰盈的生活,但感到无从得到。
- 江南烽火连天地,已历遍羊肠九曲:经历了战乱与艰难的生活。
- 知何时真息劳踪,笑问平安修竹:渴望平安生活,询问何时能脱离劳作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劫火”比喻生活中的磨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如“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在于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旅程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光:象征精神与思想的独立。
- 亭台:象征过往的记忆与美好时光。
- 老圃:象征对生活的耕耘与珍视。
- 茅屋:象征简朴与安身之所。
- 刀圭:象征成功与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光”是象征什么?
- A. 道德
- B. 灵魂
- C. 财富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中立
- C. 积极
-
“江南烽火连天地”中的“烽火”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战乱
- C. 宁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翁瑞恩的《疏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
- 两首诗均表现了孤独与对人生的思索,但翁瑞恩更倾向于对生活的安宁与希望,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酒的陶醉和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