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骑马出镇海门
夹道长松,青骢款段穿城北。
一山翠色。雉堞中间隔。
远寺斜阳,金碧时明灭。
人声绝。石连云迭。
中有龙喷雪。
白话文翻译:
骑马走出镇海门,沿途是高大的松树,骏马缓缓地穿过城北。
远处一座青翠的山色,城墙之间隔着。
远处的寺庙在斜阳的映照下,金色和碧色时隐时现。
周围一片寂静,人声已经绝迹。
石头连绵起伏,与云彩交错。
其中有一条龙喷出白雪般的烟雾。
注释:
- 夹道长松:两旁长满松树的道路。
- 青骢:青色的马,骏马的意思。
- 款段:缓慢地行走。
- 雉堞:雉堞是古代城墙的一部分,这里指城墙和山的隔离。
- 金碧:金色与碧色的交错,形容色彩鲜明。
- 人声绝:周围非常安静,听不到人声。
- 龙喷雪:形象地比喻山间的水流或雾气,白色如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人,清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清代文人的风采和自然景色的描绘,风格多样,既有抒情也有写景。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镇海门是古代城市的一个重要入口,此诗通过骑马出门的场景,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点绛唇 骑马出镇海门》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展现了诗人黄人的细腻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开篇通过“夹道长松,青骢款段穿城北”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诗人在骑马出门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将温暖的阳光、青翠的山色与静谧的环境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中“远寺斜阳,金碧时明灭”一句,运用了光影的变幻,传达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既有自然的静谧,又有阳光的温暖。接下来的“人声绝”更是突显了环境的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此刻凝固,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沉思。
结尾的“中有龙喷雪”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与神秘,而“喷雪”则为这一意象增添了一丝梦幻的色彩,象征着自然力量的无穷魅力。整首词在描写中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道长松,青骢款段穿城北。
描绘了骑马出门的场景,松树高耸,马儿缓缓而行,展现了恬静的氛围。 - 一山翠色。雉堞中间隔。
提到远处的青山,城墙与山的隔离增加了空间感,暗示人与自然的距离。 - 远寺斜阳,金碧时明灭。
描述了寺庙在夕阳下的迷人景色,光影变化丰富了视觉体验。 - 人声绝。石连云迭。
突出环境的宁静,石头连绵起伏,形成了独特的地形。 - 中有龙喷雪。
用龙的形象象征自然的壮美与神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喷雪”比喻自然的力量,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金碧时明灭”,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提升了诗的美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骑马出门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松: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自然的生机。
- 青骢:代表骏马,象征着自由与奔放的精神。
- 翠色:象征山的生机与美丽,传达出自然的魅力。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柔和的情感色彩。
- 龙喷雪:象征自然的力量和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骢”指的是:
A. 青色的马
B. 青色的草
C. 青色的树 -
“人声绝”的意思是:
A. 人声嘈杂
B. 周围安静
C. 人声美妙 -
诗中提到的“龙喷雪”象征:
A. 性情温和
B. 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C. 人的悲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
- 《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忧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