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次梅村师韵》

时间: 2025-01-19 21:58:45

牙门置酒宴公卿,锦纛雕鞍命北征。

缚裤健儿谁转战,借筹策士总虚名。

百年洛蜀关时运,六代烟花兆甲兵。

击楫中流无限恨,夜阑欹枕听江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州次梅村师韵
牙门置酒宴公卿,
锦纛雕鞍命北征。
缚裤健儿谁转战,
借筹策士总虚名。
百年洛蜀关时运,
六代烟花兆甲兵。
击楫中流无限恨,
夜阑欹枕听江声。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酒宴上,公卿们欢聚一堂,
锦旗飘扬,雕花马鞍的将领准备北征。
那些身穿束腿裤的勇士又是谁在转战?
而那些借助计谋的策士却都是些虚名而已。
百年间洛阳与蜀地的兴衰运势,
历经六代的烟花盛世预示着战争的来临。
我在江中击桨,心中无尽的恨意难以排解,
夜深人静,我躺在枕上,听着江水的声音。

注释:

  • 牙门:指的是古代官宦家族的门口,通常用于接待贵宾。
  • 公卿:古代的高级官员。
  • 锦纛:指华丽的旗帜,象征着权力与军队。
  • 缚裤:古代士兵穿的便于行军的裤子。
  • 转战:指在战场上频繁奔波作战。
  • 虚名:没有实际意义的名声。
  • 洛蜀: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两个地区,洛阳和蜀地。
  • 击楫:泛舟时用桨击水的声音,象征心情的愤懑。

典故解析:

  • 洛蜀:在中国历史上,洛阳与蜀地分别代表着朝代的更迭与兴衰,常常被用作政治与历史变迁的象征。
  • 夜阑:夜晚深沉的时刻,常用来表达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抃,清代诗人,字子涵,号雪隐,擅长诗歌,风格豪放,常以历史与现实结合来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历史的深思。

诗歌鉴赏:

《扬州次梅村师韵》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酒宴,映射出公卿权力的奢华与士兵的辛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酒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然而随着后半部分的转折,诗人却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士人虚名的质疑,使得全诗的情感层次丰富而复杂。

在意象的使用上,诗中“江声”与“击楫”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助,犹如身处历史洪流之中,难以自拔。而“百年洛蜀”的提及,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公卿们在华丽场合聚会,象征着当时的权力与地位。
    • 第二句:提到将领准备出征,暗含对战争的期待与紧迫。
    • 第三句:反问转战的勇士,表现出对士兵命运的关心。
    • 第四句:批判那些只凭借策略而获得名声的人,强调了名声的虚幻。
    • 第五句:回顾历史常常伴随着运势的起伏,感慨历史的无常。
    • 第六句:提到六代的烟花,象征着繁华与战争的交替。
    • 第七句:表达内心的愤懑与对历史的无奈。
    • 第八句:通过夜晚的江声,进一步加深孤独感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加了韵律美。
    • 比喻:如“烟花兆甲兵”,用烟花比喻历史的繁华与随之而来的战争。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士人虚名与战争痛苦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江声: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个人的孤独,也暗示着对生活的思考。
  • 锦纛:象征着权力与荣耀,反映出人们对名利的追逐。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缚裤健儿”指的是哪类人?
      • A. 农民
      • B. 士兵
      • C. 商人
    2. “百年洛蜀”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历史的繁华
      • B. 国家兴衰
      • C. 人生的无常
    3. 诗中提到的“夜阑”意味着什么?
      • A. 白天
      • B. 深夜
      • C. 黄昏
  •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对比王抃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但王抃更侧重于士人的虚名与战争的痛苦,而杜甫则更强调国破家亡的悲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扬州次梅村师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