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雨初收景气新,
太平阡陌乐闲身。
陂塘漫漫行秧马,
门巷阴阴挂艾人。
白葛乌纱称时节,
黄鸡绿酒聚比邻。
掀髯一笑吾真足,
不为无锥更叹贫。
白话文翻译:
梅雨刚刚结束,景色焕然一新,
在平坦的田间小路上,悠闲自得。
在宽阔的水塘边,骑着马播种秧苗,
门前小巷里,阴凉处挂着艾草。
白葛帽和乌纱帽正好适合这个季节,
大家聚在一起,享用黄鸡和绿酒。
我掀起胡须一笑,觉得真的足够,
不为缺少锥子而再叹息贫困。
注释:
- 梅雨:指初夏时节的降雨,通常在农耕时期。
- 阡陌:田间小路,指农田之间的小道。
- 陂塘:水塘,指积水的地方。
- 艾人:指挂艾草的人,艾草有驱邪的意义,常用于端午节。
- 白葛乌纱:指白色的葛帽和乌色的纱帽,都是古代的传统服饰,适合当时的季节。
- 黄鸡绿酒:象征丰收的美食和饮品,代表着和睦的邻里关系。
- 锥:一种用来缝制的工具,象征生活的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以爱国、忧国、咏史、抒情见长,风格豪放而又细腻。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夏日》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陆游心系国家命运,然而在艰难的生活中,他也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和闲适。诗中描绘的夏日田园生活,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夏日》是陆游在夏季的闲适生活中所作,诗中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开头两句“梅雨初收景气新,太平阡陌乐闲身”描绘出雨季后的清新景象,田间的小路安静而和谐,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感受。接下来的描写“陂塘漫漫行秧马,门巷阴阴挂艾人”则进一步展示了农事活动的热闹场景,令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生机与活力。
“白葛乌纱称时节,黄鸡绿酒聚比邻”这两句诗则勾勒出人们在丰收季节聚会的欢乐场景,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生活的富足。最后的“掀髯一笑吾真足,不为无锥更叹贫”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尽管生活中存在困苦与贫穷,但他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让他不再计较物质的匮乏,显示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富有生机的夏日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追求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雨初收景气新:梅雨季节刚刚过去,万物复苏,景色焕然一新。
- 太平阡陌乐闲身:田间小路安静而理想,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
- 陂塘漫漫行秧马:在宽广的水塘边,骑马播撒秧苗,描绘出田间忙碌的景象。
- 门巷阴阴挂艾人:小巷阴凉处挂着艾草,暗示节令的变化与传统习俗。
- 白葛乌纱称时节:适合这个季节的服饰,体现了农耕生活的特色。
- 黄鸡绿酒聚比邻:丰收后邻里相聚,享用美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 掀髯一笑吾真足:诗人自得其乐,心满意足。
- 不为无锥更叹贫:尽管生活贫困,诗人却不再为此感到悲叹,表现出豁达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葛乌纱”和“黄鸡绿酒”,形成和谐的对称美。
- 比喻:将生活的富足与自然景象结合,生动形象。
- 意象:通过“梅雨”、“艾人”等意象,展现了夏日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同时展现了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乐观和满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雨:象征季节的变迁,新的开始。
- 阡陌:代表农村的宁静与安逸。
- 艾人:传达传统习俗与人情味。
- 黄鸡绿酒:象征丰收与邻里和谐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夏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梅雨”主要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雨水?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黄鸡绿酒聚比邻”中的“黄鸡”最可能指代的是? A. 贫困
B. 丰收的象征
C. 传统文化
D. 旅行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夏日》与陶渊明的《饮酒》在描绘田园生活的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陆游的诗更注重描绘当时的社会生活,而陶渊明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宁静与逃避尘世的理想。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