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解
作者:陆游
四十头颅已可知,
残年至此复何为?
著书不直一杯水,
看镜空添千缕丝。
达宦独骄儒作戏,
後生速化吏为师。
有冠当挂无余说,
但恨衰翁见事迟。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到了四十岁,人生的许多事情早已看透;
到了这个年纪,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写书只换来一杯水的微薄回报,
照镜子却发现头发已添了千缕白丝。
在达官显贵中我独自骄傲,儒生却像是在做戏;
年轻人啊,快点成为官吏的老师吧。
有头冠的人该说些什么呢?
我只恨这老头子见事迟钝。
注释
- 头颅:这里指智慧和人生经验,四十岁是一个人对人生有较深理解的年纪。
- 残年:指晚年,隐含对人生的思考。
- 著书:写书,传达知识和思想。
- 千缕丝:形容白发,象征衰老。
- 达宦:指功成名就的官员。
- 儒作戏:指儒生在官场上如同表演者。
- 有冠:指有地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经历和国家兴亡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陆游在创作《自解》时,正处于晚年,经历了许多政治上的挫折和人生的沉浮,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自解》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出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的开头,作者以“已可知”表明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暗示经过岁月的洗礼,他已经看透了许多事情。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感到生活似乎渐渐失去了意义,这种对人生的困惑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在“残年至此复何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接下来,作者提到自己著书的辛劳与微薄的回报,表达了对知识传播的无奈。同时“千缕丝”一语形象地描绘了衰老的现实,令人感受到他对过往岁月的无尽惋惜。诗中提到的“达宦独骄儒作戏”,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认为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与儒生的表演并不能真正改变社会。
最后两句“有冠当挂无余说,但恨衰翁见事迟”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年轻人的期待和对自己迟钝的无奈,折射出作者对社会责任感的渴望与对个人衰老的无奈。在这首诗中,陆游以个人的经历反映了社会的种种不满,既有对时局的批判,也有对人生的深思,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十头颅已可知:四十岁时,经历丰富,智慧与见识逐渐成熟。
- 残年至此复何为:年纪渐长,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开始被质疑。
- 著书不直一杯水:写书的辛苦与所得回报极为微薄,反映出知识传播的艰辛。
- 看镜空添千缕丝:照镜子看到自己满头白发,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 达宦独骄儒作戏:社会中的达官显贵与儒生像是在演戏,缺乏真实的价值。
- 後生速化吏为师:希望年轻人能迅速成长,成为真正的社会栋梁。
- 有冠当挂无余说:有地位的人应当有所作为,而不是空谈。
- 但恨衰翁见事迟:感叹自己年老而看事迟钝,充满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四十岁时的成熟与晚年的困惑,深化主题。
- 比喻:将白发比作“千缕丝”,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衰老的感受。
- 反问:通过“残年至此复何为”反映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期望与对自身无奈的深刻感慨,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情与对真实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头颅:象征智慧与经验。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著书:象征知识的传播与个人价值。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审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自解》主要表达了对哪一方面的思考? A. 年龄与智慧
B. 爱情的甜蜜
C. 旅行的乐趣
D. 战争的残酷 -
诗中“达宦独骄儒作戏”主要讽刺了什么? A. 儒生的才华
B. 官员的虚伪
C. 年轻人的懒惰
D. 诗人的孤独 -
诗中提到的“千缕丝”象征什么? A. 年轻的朝气
B. 生活的希望
C. 衰老的无奈
D. 知识的积累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陆游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两位诗人均反映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切,陆游的《自解》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困惑与反思,而杜甫的《春望》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动荡的痛心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