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平叔兄不至》
时间: 2025-01-06 12:2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期平叔兄不至
作者:赵汝回 〔宋代〕
兄昔别我游衡麓,我亦东吟石桥瀑。
八年能几会函书,弟今白头兄何如。
河水流澌雪风恶,梧桐渡口孤舟泊。
山房夜坐兄不来,蜡梅花拆灯花落。
白话文翻译:
我和兄长曾在衡山的麓边分别,而我也曾在东边的石桥下吟唱瀑布的诗歌。
八年来我们能有多少次书信往来,如今我已白发苍苍,兄长你又如何呢?
河水在恶劣的雪风中冲流而下,梧桐树旁的渡口只有一只孤舟停泊。
我在山房夜坐,兄长却迟迟未到,蜡梅花开时,灯下的花瓣纷纷落下。
注释:
- 衡麓:指衡山的麓,山的脚下,寓意兄弟曾经游玩的地方。
- 东吟:指在东边吟唱,描绘出诗人独自吟唱的情景。
- 函书:书信,表示兄弟间的通信。
- 白头:指年老,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
- 流澌:水流湍急的样子。
- 蜡梅:一种花,象征着寒冬中的坚韧与美丽。
- 灯花落:指灯下的花瓣掉落,用以渲染孤寂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回(生卒年不详),字子四,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汝回与兄长分别多年后的感怀之作,反映了他对兄长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此时,正值岁月渐长,岁月无情,作者在孤独的夜晚思念兄长,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歌鉴赏:
《期平叔兄不至》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兄长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作者以“兄昔别我游衡麓”引入,唤起了曾经同游的美好时光,显示出兄弟间深厚的情谊。接着,提到“八年能几会函书”,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兄弟间联系的稀疏,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诗中“河水流澌雪风恶”描绘了自然的严酷,暗喻人生的变迁,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梧桐渡口孤舟泊”,孤舟的意象更加强化了孤独的氛围,暗示着兄弟间的距离和联系的中断。在最后几句,作者在山房夜坐,面对蜡梅的花落,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又令人感到身处孤寂,兄长不至的失落感更是让人心生感慨。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以自然景物映衬出人间情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是对兄弟情深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兄昔别我游衡麓:回忆与兄长曾在衡山的游玩,表现出亲密的曾经。
- 我亦东吟石桥瀑:表明自己在东边吟唱,体现个人的孤独和追忆。
- 八年能几会函书:感叹八年来兄弟间的联系少之又少,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 弟今白头兄何如:自己已白发,兄长在何处,表达对兄长的深切思念。
- 河水流澌雪风恶:描绘恶劣的天气,象征人生的困难和孤独。
- 梧桐渡口孤舟泊:孤舟停泊,体现孤独与等待。
- 山房夜坐兄不来:夜晚独坐,兄长未至,增添了失落感。
- 蜡梅花拆灯花落:蜡梅花开放却伴随着灯下花瓣的落下,象征着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河水流逝,增强了对时间无情的感叹。
- 拟人:河水流动时的“恶”,给自然赋予了情感,使得诗意更加深刻。
- 对仗:如“河水流澌”与“梧桐渡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主要是思念与孤独,在对兄长的期盼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麓:象征美好回忆与兄弟情。
- 石桥瀑:自然美景,代表诗人的精神寄托。
- 白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孤舟:孤独与等待的象征。
- 蜡梅:坚韧与寂寞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赵汝回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衡麓”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衡山
- B. 泰山
- C. 庐山
- D. 华山
-
“八年能几会函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愤怒
- D. 无聊
-
诗中“蜡梅花拆灯花落”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 A. 兄弟重聚
- B. 寂寞的夜晚
- C. 欢乐的聚会
- D. 春天的气息
答案:
- B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的《梅妆》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赵汝回的作品同样表现了孤独与思念,但李白更强调酒与月的意境,而赵汝回则通过自然景象更加突出了对兄长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以上是对《期平叔兄不至》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