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白话文翻译:
帷幕轻轻卷起,空荡的大厅中传来白天的哭泣声。
衣物和冠冕留在了世间,杯子和案几就像过去的生活一样。
白马悲哀地送别,红色的车马已经不再是古时的行列。
低头徘徊在九原之地,光阴在铭刻的旗帜上。
注释:
- 卷卷:轻轻卷起。
- 穗帷:穗子形状的帷幕,形容轻盈。
- 空堂:空旷的大厅。
- 昼哭声:白天的哭泣声,体现哀伤气氛。
- 衣冠:指衣服和帽子,象征身份或地位。
- 遗故物:留下的遗物。
- 杯案:酒杯与案几,表示宴席或生活的痕迹。
- 白马:象征送别的人。
- 赤车:红色的马车,表示曾经的行列。
- 低徊:徘徊、游荡。
- 九原:古代指埋葬的地方,象征死亡。
- 铭旌:刻有名字的旗帜,象征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政论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的思考,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
创作背景:
《葛郎中挽辞二首》是王安石为悼念友人葛郎中而作,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深切哀悼。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葛郎中挽辞二首》深刻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哀痛。诗的开头“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以轻盈的帷幕和空荡的大厅引入,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仿佛是对友人离世后所留下的孤寂与无奈的直观感受。接下来的“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则通过对遗物的描写,表现了生者对逝者的追忆,生活的痕迹依旧在,但逝者却已不再。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中的“白马”和“赤车”象征着送别的仪式,同时也反映出传统送别的习俗与情感。而最后两句“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则通过对比生与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逝去的光阴与铭刻的记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哲理思考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卷卷穗帷轻:轻盈的帷幕卷起,象征着离别的气氛。
- 空堂昼哭声:空荡的大厅中传来哀伤的哭声,渲染了悲伤的情绪。
- 衣冠遗故物:遗留下的衣物和冠冕,表示对逝者身份的追忆。
- 杯案若平生:杯子和案几仿佛还在诉说着往日的生活。
- 白马有悲送:白马送别,表现出送别的悲哀。
- 赤车非古行:红色的车马不再是古时的行列,感叹变化。
- 低徊九原日:在埋葬之地徘徊,象征对死亡的沉思。
- 光景在铭旌:光阴在铭刻的旗帜上,象征着对逝者的追忆与纪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白马、赤车作为送别的象征,形象地传达了悲伤情感。
- 象征:九原象征死亡,铭旌象征纪念,深化了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逝世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过去的怀念。它不仅仅是对个体的追忆,更是对生死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对友谊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穗帷:象征轻盈与柔情,带来一种哀伤的氛围。
- 哭声:直接表现出悲痛的情感。
- 衣冠:代表逝者的身份,承载着过去的回忆。
- 白马与赤车:象征送别的仪式与传统。
- 九原:象征死亡与埋葬之地,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 铭旌:象征对逝者的纪念,传达出深切的怀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空堂昼哭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愤怒
- D. 安慰
-
“白马有悲送”中的白马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送别
- C. 战争
- D. 旅行
-
“衣冠遗故物”中的“衣冠”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衣物和身份
- C. 书籍
- D. 交通工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江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葛郎中挽辞》与杜甫的《哀江头》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王安石的作品更注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死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