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示吴愿》

时间: 2025-01-06 04:56:47

细书妨老读,长簟惬昏眼。

取簟且一息,抛书还少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书妨老读,长簟惬昏眼。
取簟且一息,抛书还少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细小的字迹妨碍了年老的我读书,长长的竹席让我在黄昏时分感到舒适。取下竹席稍作休息,放下书本回到年轻的时光。

注释:

  • 细书:指字迹细小的书籍。
  • :妨碍、阻碍。
  • 老读:年纪大了,读书的能力和视力可能下降。
  • 长簟:长的竹席,通常在夏天使用,给人带来清凉感。
  • :舒适、满足。
  • 昏眼:指黄昏时分的眼睛,暗示视力下降。
  • 取簟:取下竹席,表示休息。
  • 一息:稍作休息。
  • 抛书:放下书本。
  • 还少年:回到年轻的状态,抒发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改革,推行新法,力求富国强兵。王安石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台上示吴愿》是在王安石年老之后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思索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面对衰老与视力的减退,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青春的追忆。

诗歌鉴赏:

《台上示吴愿》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诗,借细书和长簟两个意象,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细书妨老读”直抒胸臆,表达了年长者在读书时的无奈和困惑。细小的字迹让他倍感吃力,而这种吃力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一种无奈与失落。

“长簟惬昏眼”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长长的竹席在黄昏的光线下,给人带来了一种舒适的感觉,似乎是在提醒诗人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的“取簟且一息,抛书还少年”展现了诗人的一种反思与自我解脱。诗人在这一刻选择放下书本,暂时抛开对知识的追求,回归到年轻时的轻松与自在。这不仅表现了对年轻时代的怀念,也反映出他对当下生活的接受和享受。

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深刻的哲理,王安石以细腻的情感勾勒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在岁月流逝中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书妨老读:细小的字迹使年长者阅读变得困难。
  2. 长簟惬昏眼:长长的竹席在黄昏时分令人感到舒适。
  3. 取簟且一息:取下竹席,稍作休息。
  4. 抛书还少年:放下书本,回归到年轻时的无忧无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细书”和“长簟”的对比,强调年长者在阅读与舒适之间的矛盾。
  • 象征:细书象征知识的渴望,长簟象征生活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乐趣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细书:象征知识与智慧,但也象征着年华的流逝与衰老带来的困扰。
  • 长簟:象征生活的安逸与舒适,是对抗老去烦恼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台上示吴愿》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长簟惬昏眼”中的“惬”是什么意思? a) 伤心
    b) 舒适
    c) 疲惫
    d) 好奇

  3.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达对年老生活的感悟? a) 拟人
    b) 对比
    c) 排比
    d) 反问

答案:

  1. b) 王安石
  2. b) 舒适
  3. b) 对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但王安石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者在风格与情感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