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

时间: 2025-01-06 04:23:47

荫幄晴云拂晓开,传呼仙仗九天来。

披香殿上留朱辇,太液池边送玉杯。

宿蕊暖含风浩荡,戏鳞清映日徘徊。

宸章独与春争丽,恩许赓歌岂易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荫幄晴云拂晓开,
传呼仙仗九天来。
披香殿上留朱辇,
太液池边送玉杯。
宿蕊暖含风浩荡,
戏鳞清映日徘徊。
宸章独与春争丽,
恩许赓歌岂易陪。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时分,阳光透过阴凉的帐篷,唤醒了万物;我传唤天上的神仙,乘坐着华丽的车驾而来。在披香的殿堂里,朱色的车辇依然停留;在太液池边,乐队为我送上美酒。温暖的花蕊在风中摇曳,嬉戏的鱼儿在阳光下游弋。我的诗篇与春天争奇斗艳,得到恩宠的歌声岂能轻易陪伴?

注释

  • 荫幄:指遮阴的帐篷,象征宁静的环境。
  • 仙仗:神仙所乘的车驾,代表着神秘和尊贵。
  • 披香殿:香气四溢的殿堂,象征着高雅的氛围。
  • 朱辇:红色的车辇,古代帝王或贵族的交通工具。
  • 太液池:传说中的美丽池塘,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 宿蕊:指花蕊,寓意生命的温暖和活力。
  • 宸章:指帝王的诗章,体现出高贵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变法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之时。诗中通过对春日赏花和钓鱼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借景抒情,寄情于山水之间。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诗开头描绘了晨曦中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神仙的降临,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诗意和神秘感。

在诗的中段,王安石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宿蕊”、“戏鳞”等,体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诗人在此处既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回归到诗人自身,表达了他在春光明媚中渴望与众不同的心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反映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的追求。诗中展现的春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相辉映,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荫幄晴云拂晓开:描绘晨曦透过帐篷的美丽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传呼仙仗九天来:通过呼唤神仙,营造出一种华贵和超凡的气息。
  3. 披香殿上留朱辇:暗示高贵的地位和优雅的生活。
  4. 太液池边送玉杯:用美酒来象征生活的享受。
  5. 宿蕊暖含风浩荡:描绘春天的温暖,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6. 戏鳞清映日徘徊:表现鱼儿在水中嬉戏,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
  7. 宸章独与春争丽:强调自己的作品与春天的美丽相抗衡。
  8. 恩许赓歌岂易陪: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理想相结合,营造出诗意。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
  • 对仗:如“披香殿上留朱辇,太液池边送玉杯”,形成优雅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在政治困扰中的内心挣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荫幄:象征宁静和庇护。
  • 仙仗:代表理想与超凡的生活状态。
  • 朱辇:象征权力与地位。
  • 太液池:象征美好与和谐的生活环境。
  • 宿蕊:代表生命的温暖与活力。
  • 戏鳞: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荫幄晴云拂晓开"中的“拂晓”指的是哪个时间?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 D. 午夜
  3. 本诗中提到的“太液池”是指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植物
    • C. 一个美丽的池塘
    • D. 一位神仙

答案

  1. B. 王安石
  2. B. 清晨
  3. C. 一个美丽的池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春天夜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草原的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在春天题材的诗作中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注重于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情感宣泄。王安石的作品更具细腻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奔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