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仓》

时间: 2025-01-04 06:52:49

位在万乘师,孟轲犹不遇。

岂云贫与贱,世道非吾趣。

意行天下福,事忤由然去。

命也固有在,臧仓汝何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位在万乘师,孟轲犹不遇。
岂云贫与贱,世道非吾趣。
意行天下福,事忤由然去。
命也固有在,臧仓汝何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深刻思考,尽管身居高位的士人,像孟子一样却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地位与重视。并不是贫穷或低贱的身份造成的,世道的变化并不与我个人的追求相符。虽然我努力行善以求得天下的福祉,但结果却常常与我的愿望相悖。命运的安排本是注定的,而你这臧仓又能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乘师:指位高权重的统治者,象征权力。
  • 孟轲:指孟子,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虽有德行,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 岂云:难道说。
  • 贫与贱:指贫穷和低贱的身份。
  • 意行:意图和行为。
  • 天下福:指天下的幸福和安宁。
  • 事忤:事情与愿望相悖。
  • 命也:命运也。
  • 臧仓:指古代的仓库,象征财富,反问其与命运的关系。

典故解析

  • 孟轲:孟子因其高尚的品德与智慧而著称,但历史上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他的遭遇被用来反映诗人自己的境遇。
  • 臧仓:古代的仓库,象征财富和物质,诗人用此来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政治主张以变法著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诗歌则以清新活泼、直抒胸臆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处于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他面临重重压力,深感世道艰难,个人理想难以实现,因而作此诗以抒发心中的苦闷与无奈。

诗歌鉴赏:

《臧仓》是一首深刻反映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王安石以“万乘师”开篇,首先设定了一个极高的权力象征,紧接着提到孟子,暗示即使是德才兼备的人在社会中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与重视,显示了对世事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诗人提出“岂云贫与贱”,表明自己并非因贫穷或低贱而遭受不公,而是对世道的深刻反思。通过“意行天下福,事忤由然去”,他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不相符的无奈,虽心怀善良与理想,却无法改变现状,最终在“命也固有在,臧仓汝何与”中,诗人表达出对命运的叹息,认为人生的起伏与外在的环境息息相关,个人的挣扎似乎在命运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哲思,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位在万乘师:诗人以高位的统治者自喻,反映权力的象征。
  • 孟轲犹不遇:即使是如孟子这样的圣贤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地位与尊重。
  • 岂云贫与贱:并非因为身份低贱才导致不遇。
  • 世道非吾趣:社会的现状与自己的理想诉求相悖。
  • 意行天下福:心中怀有为天下造福的意图。
  • 事忤由然去:实际的行动和结果常常背道而驰。
  • 命也固有在:命运的安排本是注定的。
  • 臧仓汝何与:反问仓库的财富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表达对物质的无谓和对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高位与不遇的对比,强调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反问:“臧仓汝何与”以反问的形式深化了命运与财富的关系。
  • 排比:多处使用相似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士人面对社会变迁的困惑与无力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乘师: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士人的追求。
  • 孟轲:代表理想与智慧,但与现实的对照使其显得苍白。
  • 天下福:象征着诗人对社会和谐与幸福的渴望。
  • 臧仓:象征财富与物质,反映诗人对物质的淡漠与对命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万乘师”指的是什么?

    • A. 平民
    • B. 统治者
    • C. 学者
    • D.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孟轲”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荀子
    • C. 老子
    • D. 庄子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使用“臧仓”有什么用意?

    • A. 赞美财富
    • B. 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 C. 提倡物质生活
    • D. 指责社会不公

答案:

  1. B. 统治者
  2. A. 孟子
  3. B. 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将进酒》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臧仓》与杜甫的《登高》均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感慨与无奈。王安石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命运的思考,而杜甫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两者虽然主题有所不同,但皆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