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饮月湖王氏垆题壁
作者: 姚燮 〔清代〕
雨萦烟袅。堤上多芳草。
风送酒香帘挂了,画髻垆头人小。
小帘飐上游丝。小窗坐对文漪。
密密疏疏杨柳。三三两两黄鹂。
白话文翻译:
雨雾缭绕,烟雾袅袅,
堤岸上长满了芳草。
微风送来酒香,帘子已经挂起,
画着髻发的女子在垆头显得娇小。
小帘轻轻摇曳,像游丝般飘动,
小窗前坐着人对着文漪(波纹)。
密密疏疏的杨柳,
三三两两的黄鹂在鸣唱。
注释:
- 萦:缭绕,环绕的意思。
- 袅:形容烟、雾、香气等轻柔飘动的样子。
- 芳草:指芳香的草,象征着春天和生机。
- 画髻:指用发饰装饰的发髻,形容女子的妆扮。
- 帘:窗帘,用来遮挡光线或装饰。
- 文漪:指水波的纹路,表现出水面的美丽。
- 杨柳:常用来象征柔美的春景。
- 黄鹂:一种鸣叫动听的鸟,常与春天的景色相联系。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蕴含了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表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符合“清平乐”这一词牌的轻松惬意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45—1720),字汝扬,号岱云,清代诗人、词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风格清新婉约,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清平乐 饮月湖王氏垆题壁》创作于清代,可能是在饮月湖游玩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与友人共饮的愉悦心情,反映了清代文人雅集、吟游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饮月湖的春日美景和文人雅集的闲适氛围。开头的“雨萦烟袅”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朦胧而清新的意境中,仿佛置身于轻雨细雾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堤岸上的芳草,既是自然的生机,也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接着,词中描绘了酒香四溢的场景,增添了愉快的气氛。“帘挂了,画髻垆头人小”,描绘了一位女子轻盈的身影,似乎在静静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游丝”一词,既形容了轻柔的帘子,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轻快。
最后几句中,杨柳和黄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更引发了对人情世态的思考。整首词在宁静中流露出的淡淡愁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萦烟袅:描绘了春雨轻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堤上多芳草:在堤岸上长满了芳草,象征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风送酒香帘挂了:微风送来酒香,帘子已经挂起,渲染出饮酒的氛围。
- 画髻垆头人小: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纤细身影,增添了生动的场景感。
- 小帘飐上游丝:小帘轻轻摇曳,像游丝般飘动,传达出轻柔的感觉。
- 小窗坐对文漪:在小窗前,诗人对着波纹,表现出一种沉思的状态。
- 密密疏疏杨柳:杨柳的密集与疏散,展现了春天的层次感。
- 三三两两黄鹂:黄鹂的鸣叫与春天的生动相联系,增添了活泼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游丝”形象地描绘了轻盈的感觉。
- 对仗:如“密密疏疏”与“三三两两”,形成一种节奏感。
- 拟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动作,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机和生命的开始。
- 芳草:代表着青春、活力与希望。
- 酒香:象征着欢聚和愉悦的生活方式。
- 杨柳:常用来象征柔美与春天的气息。
- 黄鹂: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姚燮
C. 杜甫
D. 白居易 -
“雨萦烟袅”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A. 晴天
B. 雪天
C. 阴雨天
D. 风天 -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生机与活力
C. 冬天
D. 夜晚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清明》(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与本诗同样描绘了湖光山色,但苏轼的作品更加深入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