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其一 花户油窗》
时间: 2025-01-01 10:3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琐窗寒 其一 花户油窗
作者: 张慎仪 〔清代〕
茜镛纱轻,碧棂纸脆,不宜冬晚。
为翻新样,添换琉璃片片。
任信风吹过重翻,总疑遮煮一层绢。
只书墙暖日,玲珑透影,砚冰能泮。
烂漫。供清玩。
似云母画屏,花浓目眩。
燕寝凝香,最便消寒琼宴。
纵周遭掩映如云,仍朗朗隔窗易辨。
到春时窗外桃开,好觑春人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冬季的窗户景象。轻薄的茜镛纱窗帘,脆弱的碧棂纸窗,在冬晚的寒冷中显得不太适合。为了更新样式,换上了几片琉璃窗。任凭寒风吹过,窗帘总是像被重重覆盖了一层纱。墙上只留下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的影子,像砚台上的冰水能流动。这样的景象显得烂漫可爱,供人欣赏。窗户如同云母制成的画屏,花的浓艳让人目眩。燕子归来的地方散发着香气,最能驱散寒冷的宴会。即使周围的环境如云般遮掩,仍然能清晰地透过窗户辨别外面的景象。等到春天窗外桃花盛开时,正好可以窥见春天的面容。
注释:
- 茜镛:一种红色的薄纱,常用于窗帘。
- 碧棂:绿色的窗框。
- 琉璃:指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材料。
- 燕寝:燕子归来的地方,常指温暖的地方。
- 寒琼宴:指寒冷的宴席,寓意冬季的聚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慎仪,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细腻,讲求意境与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感受和对春天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琐窗寒 其一 花户油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窗外的景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将一个简单的窗户环境升华为一种生活的美学体验。开篇的“茜镛纱轻,碧棂纸脆”以细腻的触感引入,营造出一种轻巧而脆弱的氛围,恰如冬日的寒冷使人感到的不适。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任信风吹过重翻”使人感受到窗外的寒风与室内的温暖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诗中“似云母画屏,花浓目眩”一句,不仅描绘了窗外春花的绚烂,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最后以“到春时窗外桃开,好觑春人面”结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憧憬,表达了对新生与希望的渴望。这种对比与期待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生机,令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茜镛纱轻,碧棂纸脆,不宜冬晚:轻盈的红色纱窗和脆弱的窗纸在冬天显得不适合,暗示了冬季的寒冷。
- 为翻新样,添换琉璃片片:为了美化,换上了琉璃窗,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 任信风吹过重翻,总疑遮煮一层绢:即使风吹过,窗帘依旧像被重重覆盖,暗示了温暖的渴望。
- 只书墙暖日,玲珑透影,砚冰能泮:墙上只留有阳光的温暖,透影玲珑,象征着温暖与清澈。
- 烂漫:表达了一种美好而欢快的情感。
- 似云母画屏,花浓目眩:窗外的景象如同美丽的画屏,色彩鲜艳而迷人。
- 燕寝凝香,最便消寒琼宴:燕子归来,香气四溢,驱散了寒冷的宴席。
- 纵周遭掩映如云,仍朗朗隔窗易辨:即使周围环境如云般遮掩,窗外的景象仍然清晰可见。
- 到春时窗外桃开,好觑春人面:期待春天的到来,窗外的桃花盛开,能够看到春天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窗户比作“云母画屏”,形象生动。
- 拟人:窗帘似乎有遮盖的动作,增强了情感表现。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冬日寒冷的感受与对春天温暖的期待,传递出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意象分析:
- 茜镛纱:象征轻柔与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琉璃:代表光明与透明,寓意生活的美好。
- 桃花:象征春天与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茜镛纱轻”中的“茜镛”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红色的薄纱
- B. 一种茶叶
- C. 一种花卉
-
诗中提到的“燕寝凝香”是什么意思?
- A. 燕子的巢散发香气
- B. 冬天的寒冷
- C. 桃花的香味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冬天的厌恶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和杜甫的春季诗作都表现出对春天的赞美,但李白的作品更为奔放,杜甫则更具沉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自己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慎仪生平与作品研究》